中新网@@@@2月@@27日@@电@@ 去年@@今日@@与网@@友@@“勾指相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年@@之后如期履约@@,再会网@@友@@。这已是这位总理连续第三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问政于@@“野@@”,问政于@@“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面对着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入和常态化@@。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网@@友在@@线@@聊天时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中国最高领导人这次@@与网@@民的交流引动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各方纷纷解读其中释放的信号和蕴含的意义@@,而胡锦涛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网@@民@@”。

  就在@@网@@民意犹未尽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次@@年@@年@@初@@,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从第一次@@@@“难免有点紧张@@”,到@@2010年@@与网@@友@@“勾指相约@@”,第三年@@如期履约@@。中国总理@@“两会@@”前与网@@友见面@@,显然已渐成惯例@@。总理与网@@友的前两次@@@@“约会@@”,时长均超过两个小时@@,谈国计民生@@,聊家常人情@@,话题事无巨细@@,包罗方方面面@@,用@@“真心@@、真意@@、真情@@”与普通民众交流@@。

  在@@中央高层的引领之下@@,网@@络问政@@近几年@@逐渐在@@中国政坛蔚成风气@@。领导人的亲身参与不但鼓舞了网@@民通过网@@络反映诉求@@,表达心声的热情@@,也带动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网@@络民意@@。据媒体统计@@,已有@@47位省委书记@@、省长在@@人民网@@上公开回应网@@友留言@@。15个省市区以@@“红头文件@@”形式建立起回复网@@友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规范问政渠道@@,督办问政结果@@。

  网@@络问政@@从@@2007年@@零星@@、分散的无意识和原生态阶段@@,在@@2008年@@开始蓬勃发展@@,如今已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但有中央和地方高官频密@@“在@@线@@”,亦有官方媒体设立@@“直通中南海@@”,“向地方领导留言@@”等的网@@络民意通道@@。每年@@的地方和全国@@“两会@@”,更是能掀起一波政府@@与民众网@@上互动的高潮@@。

  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这是中国执政者的共识@@。而网@@络问政@@这道中国政坛风景线背后所折射的@@,是执政者更深远的谋划@@。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在@@不久前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亦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互联网@@@@无疑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