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下@@,政府@@活动必须要以公民权利为本@@。公民权利的保障@@、法治社会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青海@@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对监督与制约行政权力发挥的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努力与成效@@

  初步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制度体系@@。在@@《条例@@》基础上@@,青海@@省相继出台了符合本省实际的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包括@@:《青海@@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等@@。按照@@《条例@@》要求@@,编制并印发了青海@@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参考样本@@》等@@五个参考文本@@,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初步健全了政务@@公开的组织体系@@。在@@建立健全青海@@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逐级明确了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工作机构@@@@、监督机构@@@@、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进一步健全了@@8个地区@@@@、40多个部门和单位@@、46个市@@(县@@、区@@、行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和网络@@。

  拓展了政务@@公开的方式与途径@@。目前@@全省已形成上下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初步建成以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听证会@@、政府@@公告栏@@、政务@@大厅及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服务热线@@、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等@@为载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体系@@。另外@@,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及时了解政府@@信息@@,青海@@省还建成发布了@@“中国@@·青海@@藏文网@@”,增设了查询服务等@@栏目@@,一级栏目达@@15个之多@@,全年@@共发布信息@@4200多条@@、藏语视频新闻@@223期@@。

  扩大了政务@@公开的内容与范围@@。在@@公开法律法规@@、机构@@职能@@、规划计划@@、国民经济统计信息等@@基础上@@@@,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包括@@: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性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全省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房地产规划等@@方面的有关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等@@等@@@@。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观念问题@@:基层政府@@不适应新型行政文化@@。目前@@,青海@@省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停留在@@区@@县@@及其以上层面@@,基层乡镇及街道层面基本没有涉及@@。在@@具体的公民申请实践中@@,基层政府@@动辄以@@“信息不存在@@@@”、“影响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等@@理由@@,拒绝提供@@,或者干脆拖延@@,甚至不予答复@@。

  技术问题@@: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知情权@@。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如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知情权是一个现实问题@@。2009年@@2月@@,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藏文网正式开通试运行@@。据了解@@,藏文网的开通填补全国尚无地级政府@@主办藏文网的空白@@,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二个以本州主体@@民族文字为主的网站@@。但是@@,除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州并没有类似的举措@@。

  动力问题@@:政务@@公开缺乏可持续动力@@。《青海@@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8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受理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为零@@。如果说@@2008年@@“零申请现象@@”是青海@@省实施@@《条例@@》初受到的沉重打击的话@@,那么@@2009年@@年@@度报告@@显示@@全省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9858条则是我们听到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但是@@,总体而言@@,青海@@省在@@@@《条例@@》实施上@@,体现出@@“政府@@动员模式@@”的特征@@。“政府@@动员模式@@”所能提供的只是@@《条例@@》实施的硬件基础@@,比如制度@@、机构@@、人员@@、平台@@等@@@@。很多公民不愿意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如果确实有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往往是通过其他非正常途径@@(例如私人关系@@)获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