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关系政府@@施政的民意基础@@。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有@@近@@30年@@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务@@公开@@体系@@@@@@,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等权利@@,促进了创新@@、服务@@、法治@@、廉洁@@、责任政府@@建设@@。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提速@@,传统金字塔式的信息发布结构被打破@@,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几乎人人都拥有@@平等的信息资源和@@传播效能的时代@@即将来临@@。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体系@@来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日益强烈的需求@@,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达到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成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阶段国家对政务@@公开@@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而国务院@@在@@@@200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仅阐述@@"信息公开@@"概念@@。而学者对政务@@公开@@的看法不一@@@@,主要是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定义政务@@公开@@@@。从狭义角度@@,政务@@公开@@是指仅限于政府@@机关的范围内@@,尤其是公共行政管理和@@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1]。从广义角度@@,政务@@公开@@是指国家机关和@@带有@@行政化倾向的社会组织@@在@@运用权力推行政令@@、管理社会过程中@@,除国家规定的保密事项外@@,凡公共事务都要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2]。同时@@许多学者在@@各自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包括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但是大部分学者都将政务@@公开@@看成静态的制度@@@@,由此提出@@的解决措施缺乏连贯性@@,无法全面的解决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依据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新思路@@,将政务@@公开@@体系@@看成动态发展的系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逐步完善政务@@公开@@体系@@@@。

  一@@、政务@@公开@@体系@@的构成要素@@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仅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实现@@公共治理方式@@的转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升党和@@国家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能力@@[4]。一@@般而言@@,政务@@公开@@体系@@是由政务@@公开@@主体@@@@@@、政务@@公开@@内容@@@@和@@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等要素构成@@。

  (一@@)政务@@公开@@主体@@@@

  政务@@公开@@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还包括其他的公共管理主体@@@@,比如人大@@、法院@@、检察院@@、政协@@、政党和@@第三@@部门等@@,一@@切以国库公共资金为@@经费来源@@的社会组织@@都在@@政务@@公开@@之列@@[5]。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又可分为@@若干层次@@@@[6]。

  (二@@)政务@@公开@@内容@@@@

  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公开@@、承办部门和@@人员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收费收税公开@@、廉政规定公开@@、监督办法和@@责任追究公开@@[7]。考虑到保密性原则之后的公开也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对内容@@的划分有@@所区别@@,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公开的主体@@与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公报@@、政务@@公开@@大厅@@、政务@@公开@@栏@@、政务@@信息发布会@@、政务@@专线等传统形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开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如采取网络投票@@,网上听证会等形式@@。互联网@@的便利使得事前的决策@@、事中的实施@@、事后的监督等公开流程运行通畅@@,信息传播及时与高效@@,但也给公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政务@@公开@@的监督@@

  保障机制政务@@公开@@的特性导致了其工作的繁杂性@@,容易走形式等问题@@@@,要使其制度@@化@@、公开化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包括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除了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有@@步骤@@、有@@目标地推动以外@@,更为@@有@@效的保障措施@@,是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对政务@@公开@@领导的核心所在@@@@。"[8]而政务@@公开@@的监督@@不仅要内部组织监督@@,还要外部社会@@、群众@@、舆论的监督@@。利用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等形式使得监督机制涉及各层级@@、各部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利用政务@@公开@@的责任@@、检查@@、追究等制度@@@@,制定量化的考核办法和@@细则@@,真实@@、有@@效地开展部门@@、个人的绩效评估@@@@,落实责任与义务@@,保证公开体系的有@@序运行@@。

  二@@、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与成效@@

  (一@@)发展历程@@

  我国政务@@公开@@起步于@@1987年@@推行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务公开制度@@@@[9]。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将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87-2000年@@)。1987年@@党的十三@@大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第一@@次@@从法律@@上对村务公开进行规范@@。二@@是发展阶段@@(2000-2008年@@)。2000年@@12月@@,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央第一@@次@@以专门文件形式对乡镇政务@@公开@@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专门文件形式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安排@@。三@@是@@法制化阶段@@(2008-2011年@@)。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10],将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及其保障等@@,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使政务@@公开@@从此有@@法可依@@。四@@是全面推进@@阶段@@(2011-至今@@)。2016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政务@@公开@@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政务@@公开@@覆盖全部行政机关@@@@,覆盖行政权力全流程@@、乐动安卓app 全过程@@。

  (二@@)发展成效@@

  一@@是政务@@公开@@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对政务@@公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被纳入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之中@@。各级政府@@部门逐步实行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其中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作为@@国家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已基本实现@@省@@、地市@@@@、县三@@级全覆盖@@(覆盖率分别为@@@@100%、94.6%和@@90.6%),并已逐步向乡镇街道延伸@@,横向连接了@@133个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11]。另一@@方面@@@@,民众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公民的知情权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热情不断高涨@@,自发组成了相同目标的社会群体或论坛网站@@,通过组织的影响力来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

  二@@是政务@@公开@@向重点领域不断拓展@@。在@@公开范围上@@,政务@@公开@@的领域由政府@@部门推广到其它社会领域@@,如推进@@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在@@公开内容@@上@@,重点领域如@@"三@@公经费@@"、重点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民生政策@@、财税体制改革@@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成为@@常态化@@。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12]。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六部分内容@@@@,对比以往@@,不少领域首次@@被纳入公开范围@@。例如@@,2017年@@强调推进@@@@"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信息公开@@@@。

  三@@是@@"互联网@@+"的政务@@公开@@平台@@和@@渠道初步建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政务@@公开@@平台@@更加多元化@@,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逐步成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之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引导舆论机制不断健全@@。据初步统计@@,92%的国务院@@部门@@、87%的省级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实现@@解读@@材料@@、解读@@方案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解读@@材料在@@文件公布后@@3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发布@@;有@@51家国务院@@部门@@、30家省级政府@@对公开的重大政策@@,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政府@@网站@@开设专栏@@、设立微博微信@@专题等方式@@集中发布@@,不少地方政府@@和@@国务院@@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好@@"第一@@解读@@人@@"[13]。基本形成了信息发布@@、解读@@、回应@@相衔接配套的公开流程@@,并在@@信息公开@@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机制@@。事实上@@,政府@@部门早在@@@@2014年@@开始就已@@"试水@@"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晒成绩单@@"的大众评估@@@@[14]。

  三@@、当前政务@@公开@@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体现了政务@@公开@@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政务@@公开@@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监督保障机制没有@@充分落实等问题@@@@。

  (一@@)政务@@公开@@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群众@@的政务@@公开@@和@@法治@@意识薄弱@@,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将其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没有@@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15],导致内生动力不足@@,不愿意在@@公开方面突破重点和@@难点@@。一@@些地区则公开的主体@@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导致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16]。同时@@,在@@一@@些县@@(市@@)区政务@@公开@@现行又多以政策文件形式为@@主@@,对受众的要求比较高@@,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公众政治参与意识不浓@@、参与热情不高@@,不能有@@效互动和@@参与@@。这种不均衡现象导致了政务@@公开@@主体@@@@的主动性不强@@,群众@@的参与度不够@@,两者相互作用@@,导致落后地区的公开工作不受重视@@,公开的地区差异化加大@@。同时@@,主体@@与客体的动力不足不仅表现在@@工作实行的不到位@@,还包括主体@@的创新@@、协调@@等意识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二@@)政务@@公开@@内容@@@@与机构设置不规范@@

  现阶段政务@@公开@@没有@@明确且统一@@的法律@@法规文件@@,缺乏立法保障@@,导致其内容@@不够全面@@,政府@@部门的公开清单不够细化@@,公开的对象没有@@扩展到公检@@、司法和@@事业单位等部门@@。中央针对政务@@公开@@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文件和@@方案政策@@,却没有@@形成规范性的制度@@@@,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和@@执行过程就会出现差异@@,达不到文件中的要求@@,形成公开内容@@实用性不强@@,形式不接地气@@,回应@@"模式化@@"等问题@@,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同时@@,政务@@公开@@的渠道载体建设程度有@@差距@@,有@@的地方政务@@公开@@机构设置不规范@@,机构名称不一@@致@@,机构性质@@不一@@致@@,机构职能@@也不一@@致@@,政务@@公开@@工作推进@@的难度比较大@@。地方机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机构不固定@@,兼职人员多@@,公开工作的连续性@@、专业性难以保证@@,便会导致机构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信息的共享滞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增加@@,政务@@公开@@系统发挥整体性的作用下降@@。

  (三@@)政务@@公开@@体系@@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在@@地方操作层面@@,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公开的范围@@、内容@@、时限@@、载体等缺乏统一@@@@、明确的制度@@规范@@,导致政务@@公开@@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同时@@,制度@@与操作流程的设置不够绿色@@@@、人性化@@,没有@@最大程度上达到便民利民@@。在@@财政投入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政务@@公开@@纳入日常工作来研究部署@@,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财政投入不够@@,政务@@公开@@工作宣传@@、运转@@、培训的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主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监督措施的落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于违反政务@@公开@@工作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没有@@相应的问责追责措施@@。对于事前的决策@@、事中的实施@@、事后的监督等公开流程也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其顺利实施@@。

  四@@、政务@@公开@@体系@@的路径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这为@@完善政务@@公开@@体系@@提供了路径和@@方向@@。推进@@政务@@公开@@体系@@建设@@,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支撑@@,以绿色@@为@@方向@@,以开放@@为@@源泉@@,以共享为@@目标@@,给国家治理@@、人民福祉和@@政府@@公信力@@提升带来效益@@。

  (一@@)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政务@@公开@@工作的主体@@活力@@

  创新发展是动力@@,在@@"互联网@@+"时代@@,政务@@公开@@工作要坚持依靠创新来激发主体@@的活力与动力@@,营造良好氛围@@,用创新引领公开工作的理念@@、制度@@、政策的持续更新@@。各级政府@@应主动适应新要求@@,树立新理念@@,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能不公开尽量不公开@@"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首先@@,需要转变@@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的观念@@,通过加强教育@@、宣传等方式@@增加群众@@对政务@@的了解与支持@@。然后@@,根据中央出台的新举措来指导地方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活力和@@动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持续发展@@。同时@@,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依靠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有@@序的在@@线民主@@,把互联网@@上的@@"批判文化@@""牢骚文化@@"变@@成@@"献策文化@@",形成公共政策的众创机制@@,众创格局@@;通过公开收集民众的意见建议@@来创新政策@@,使公共政策更多@@更好地反映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

  (二@@)坚持协调@@发展@@,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的体制机制@@

  协调@@发展是关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关键在@@于推进@@政务@@公开@@体系@@全方位@@、均衡化@@、可持续的发展@@,利用体制机制的健全来推动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规范化@@。首先@@,建立一@@套@@"上下一@@致@@、左右平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健全纵向对口@@、横向协调@@的工作机制@@@@,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设置@@,从上到下统一@@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职能@@,确保各地政务@@公开@@协调@@发展@@。其次@@@@,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必须设置科学的法律@@制度@@@@,否则@@,政府@@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公信力会严重受损@@,制定的政策难以推行@@。2014年@@国务院@@正式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工作并列入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通过修订@@,将解决原条例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科学设定相关法律@@程序依据@@,为@@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提供科学的法治@@保障@@。同时@@,对政府@@网站@@信息互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用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并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避免政务@@公开@@工作单兵突进@@。最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监督考核和@@奖励激励@@,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政务@@公开@@依法依规运行@@。

  (三@@)坚持绿色@@发展@@,营造政务@@公开@@工作的和@@谐环境@@

  绿色@@发展是方向@@,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人与环境的和@@谐@@,资源的可持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政府@@与民众关系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首先@@,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使群众@@想了解的信息@@,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能够便捷地获取@@。应主动定时@@、定点发布与群众@@生活相关的资讯@@,如环境保护信息@@,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实现@@信息的及时性@@、便民性@@。其次@@@@,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依申请公开信息量大幅增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量大幅增加@@,申请信息内容@@逐渐细化@@。各政府@@部门应换位思考@@,以人为@@本@@,完善依申请公开的制度@@体系@@,健全依申请公开的工作机制@@@@,规范依申请公开的行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最后@@,政务@@舆情应对是对政府@@及其部门政务@@公开@@能力的集中检验@@,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应明确舆情回应@@责任制@@,强化舆情收集监测@@,做好判断处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正确导向@@。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宽政务@@公开@@工作的平台@@领域@@

  开放@@发展是源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以开放@@的理念和@@姿态@@,借助社会和@@媒体的力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人类社会创造的政务@@公开@@的新理念和@@新经验@@,形成政务@@公开@@工作的合力和@@源头活水@@。首先@@,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其次@@@@,通过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把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传播范围@@,规范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编发程序和@@公众问询答复程序@@,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放@@联动@@,拓宽政务@@公开@@的平台@@领域@@,才能全方位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政务@@公开@@要发展壮大@@、规范运行@@,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手段信息化@@、理念开放@@化的潮流@@,准确把握并学习国际国内政务@@公开@@发展的先进理念@@,深化认识政务@@公开@@发展的内在@@规律@@,用开放@@发展的理念引领政务@@公开@@的深刻变@@革@@。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水平@@

  共享发展是目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政府@@信息和@@数据公开的成果@@。首先@@,推广政务@@公开@@标准化@@。推进@@标准化@@,可以使政务@@公开@@工作有@@衡量@@、评估@@、考核的尺度和@@依据@@,有@@利于不同地区@@、部门信息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依法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有@@序规范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实现@@目录标准化管理@@。然后@@,扩大政务@@活动公众参与@@。政务@@公开@@工作要适应公众信息需求变@@化@@,在@@供给侧做出改变@@@@。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政民互动平台@@@@,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最后@@,推进@@专业人才培训交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工作人员接受相关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聘请专家@@、购买服务@@@@、交流合作等形式@@,吸纳社会上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投身政务@@公开@@工作@@。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对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政务@@公开@@工作业务考核@@,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专业化水平@@。

  笔者认为@@政务@@公开@@体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划分为@@不同层级@@、不同主体@@的系统@@,如乡镇级体系@@、县市@@级体系@@,或者法院@@体系@@、政协@@体系等@@。其中的要义在@@于将这一@@体系看作一@@个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同时@@又是与其他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无数相互作用的小体系形成大的政务@@公开@@体系@@@@。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符合政务@@公开@@体系@@的理论需要@@,运用这一@@新思路指导每一@@体系的运作@@,体系与体系之间的作用@@,为@@有@@效解决现阶段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方向@@,形成更加和@@谐@@,完善的政务@@公开@@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宝成@@.略论目前我国政务@@公开@@的几个主要问题@@[J].学习论坛@@,2001(4):31-34.

  [2]时运生@@.论政务@@公开@@@@面临的三@@大课题@@[J].探索@@,2001(5):50-53.

  [3][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M].李克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4]袁忠@@.论政务@@公开@@@@的困境及其突破战略@@[J].岭南学刊@@,2016(6):60-65.

  [5]鞠连和@@@@,程丽丽@@.中国政务@@公开@@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财政监督@@,2016(13):5-9.

  [6]杨曙光@@.浅析行政监察的对象@@[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5):32-33.

  [7]周玉蓉@@.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行政论坛@@,2003(5):32-33.

  [8]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政务@@公开@@[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9]皮纯协@@,刘飞宇@@.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走向@@[J].法学杂志@@,2002(1):8-12.

  [10]姜明安@@.论政务@@公开@@@@[J].湖南社会科学@@,2016(2):45-50.

  [11]推进@@"三@@融五@@跨@@"构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乐动安卓app "技术和@@服务@@体系@@[EB/OL].新华网@@,2017-02-07.

  [12]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R].中国政府@@网@@,2010-10-10.

  [13]今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发布@@.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国家财政收支月@@月@@晒@@[N].人民日报@@,2017-03-24.

  [14]2017政务@@公开@@要点发布首次@@对政务@@新媒体提要求@@[EB/OL].人民网@@,2017-03-23.

  [15]王国红@@,马瑞@@.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多元协同治理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70-75.

  [16]朱光磊@@,周望@@.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120-128.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