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面向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理论进展@@

  基于政治理念@@、公共管理艺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务@@@@已经演化到了网页@@(webpage)背后的政府@@系统整合阶段@@。政府@@系统整合分别经历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和@@全面整合三个阶段@@。垂直整合集成了分散在不同政府@@机构或不同政府@@层级的同类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不仅促进了政府@@门户网站形式上的整合@@,而且推动了政府@@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水平整合则是由于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基本上具备了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并且有效地获得了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因而进一@@步要求政府@@将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和@@公共服务@@聚合在一@@起@@,进行跨越不同政府@@机构边界的整合@@,并开发一@@体化的政府@@门户网站@@。在全面整合阶段@@,政府@@的信息和@@公共服务@@已经完成了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只需要通过单一@@的政府@@门户网站@@、身份号@@码或者口令@@,就可以获得各类政府@@信息和@@服务@@,门户网站是完全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设计的@@,政府@@向社会所承诺的制度或行政改革已经全面利用了电子政务@@@@所具备的潜力@@。

  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伴随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有关公共服务@@的理论涉及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技术接入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以及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等@@。进入@@21世纪@@,又先后出现了@@Layne-Lee模型以及公共部门流程再造模型@@(Public Sector Process Rebuilding Model)等@@。这些模型的普遍特征是@@,在线公共服务@@的开发均是由供给方的因素和@@技术能力所主导的@@,而不是由公众的需要所主导的@@。实际上@@,需求一@@直决定着在线公共服务@@的设计@@,甚至有学者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仍是@@“设计的十年@@@@”,因为需求导向能够改进在线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聚合@@,并调整公众的预期@@。

  从行政层级的角度分析@@,电子政务@@@@的演化路径留下了自@@上而下@@的轨迹@@,基本上均是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延展@@。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这一@@特点格外突出@@,甚至联邦或中央政府@@已经进入@@了全面整合阶段@@,而地方政府@@却刚刚起步@@,并就此停滞@@。有些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宁愿效仿联邦或中央政府@@的训令@@,以便地方政府@@行为适应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或者因为事权的划分干脆@@“同床异梦@@”。在美国@@这种情形可谓泾渭分明@@,某些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试图促使电子政务@@@@实现在线办事功能@@,另一@@些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专注于政府@@信息编目@@,或者仅为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提供静态网页@@;而联邦政府@@已经开始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同时@@,欧盟的部分国家@@、加拿大等@@中央政府@@也已经竞相走向全面整合阶段@@。

  从电子政务@@@@成熟度分析@@,早期文献普遍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导入@@、成长@@、成熟和@@成型四个阶段@@。但是@@,这种观点@@过于强调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而掩盖了政府@@业务流程重组和@@公共服务@@本质@@。2001年@@,Layne和@@Lee从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了完整功能的电子政务@@@@四阶段模型@@,即信息目录@@、事务处理@@、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并认为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就标志着电子政务@@@@走向成熟@@。不过@@,这种观点@@遭到了@@Andersen等@@学者的尖锐批评@@。他们认为@@这种成熟度的划分仍偏重于技术能力@@,即使信息集成@@(information integration)具有深刻意义@@,仍不能忽略业务重组和@@行政程序的重要性@@。因此@@,电子政务@@@@的成熟度应该根据政府@@流程再造的程度来衡量@@。他们认为@@,强调政府@@行为以及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比技术能力更加重要@@。门户网站只是电子政务@@@@成熟与否的表象@@,只有其背后的实质@@——无论是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虚拟整合或物理整合@@——才能够牵动政府@@流程重组@@。电子政务@@@@成熟度的划分应该为培育@@、扩展@@、成熟和@@革命四个阶段@@。成熟意味着网络的重要性已经让位给政府@@流程的透明度以及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革命阶段的特征是政府@@的信息和@@公共服务@@可以伴随着@@技术手段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之间随需而动@@,实现全面的无缝链接@@。在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相关性上@@,一@@些学者认为@@“公共管理运动已经死亡@@,而电子政务@@@@倡导的数字化时代的治理将基业常青@@。”

  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转变@@

  在中国@@,以电子政务@@@@为载体的公共管理创新实践远远超越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自@@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印发以来@@,电子政务@@@@实践基本上集中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两个重要领域@@,系列@@“金@@”字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也提出了建设基础数据库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等@@重大应用工程@@,一@@边建设一@@边发挥作用@@。倘若将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始点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针对关税和@@国内税收的征收和@@监管的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在将近@@20年@@的@@时间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搭建了相对完整的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以金@@税工程为例@@,截至@@2009年@@,工程覆盖了@@31个省区市@@@@、联通了@@2.4万个节点@@、3300万个纳税户@@,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增值税征税率由@@2000年@@的@@61%提高到现在的@@86%以上@@,纳税申报率@@、税款入库率分别达到@@97%、95%,国税系统税收成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5%以上@@降至目前的@@3.5%以下@@。

  伴随着@@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明确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同时@@要求@@“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围绕行政主体@@基本情况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

  2006年@@1月@@1日零时正式开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分水岭@@,意味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开始从聚焦于政府@@监管和@@决策支持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大规模开展公共服务@@转变@@。200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后@@,自@@上而下@@、由局部到整体@@,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的结合日益紧密@@,并不断向基层延伸和@@扩展@@@@。具体表现在@@:

  第一@@@@,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扩展@@和@@延伸的载体@@。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两个地区@@,均把电子政务@@@@作为基层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江苏省在@@70%的省辖市@@建立了数字化城管平台@@@@,开展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社会听证活动@@,接受群众咨询@@@@,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常州市@@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服务@@,将辖区街道@@台帐报表管理系统的信息载入社区数据中心@@,形成了全市@@行政管理信息@@、人口信息等@@@@2000多项@@信息组成的与市@@民衣食住行相关的公共服务@@基础资源库@@,有效实现了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将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使便民服务中心成为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服务平台@@@@。这充分说明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并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而且可以成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动力@@。

  第二@@@@,电子政务@@@@不仅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而且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中国@@的实践中@@,公共服务@@实际上@@一@@直是按照行政层级和@@属地化进行管理的@@。但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加速@@,根据行政层级和@@属地安排的公共服务@@不得不蒙受一@@定的效率损失@@。而推行电子政务@@@@提供了效率提高的有效渠道@@。江西省基本建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省@@、市@@、县@@、乡@@四级平台@@@@,乡@@(镇@@)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将所有行政执法事项@@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上网公开@@,人民群众可以随时地随地查询并获取相应的服务@@。四川省新津县@@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村村通@@”电子政务@@@@平台@@@@,构建起上连省市@@@@、下连镇@@村@@、横连部门的城乡@@一@@体无缝化信息网络@@。河南省郑州市@@把@@18个部门的地理空间@@@@、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10035项@@数据整合为@@198项@@,并统一@@整合到电子政务@@@@平台@@@@上@@,为开展@@“一@@站式@@”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撑@@,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并实现了市@@政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不仅澄清了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指向和@@公共服务@@的获取方式@@,而且也有效地遏制了过去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出多门@@”和@@相互扯皮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