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什么办法能避免我们@@‘今年@@赚钱明年@@赔钱@@’的问题一再出现@@?”“猪@@价疯跌了找谁@@?”……

  这些直接而@@朴素地发问来自@@于基层养殖户@@@@。第一个问题是@@2009年@@中国政府@@网网友提给时任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的@@,第二个问题是北京@@一名养殖者提给当地农业干部的@@。

  猪@@价被当作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全民的菜篮子@@。连@@2013年@@高考重庆卷试题也表示出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即使是现在@@,一些学校仍在拿来做考前自@@测@@,以考查高中生对经济生活现象的基本判断@@。我国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何解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成了标准答案@@。

  可是@@,事情是否如此简单@@@@,“猪@@”事不顺@@,到底是谁惹的祸@@?

  彷徨调控还是不调控@@?

  2007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明显@@,特别是@@2007年@@前后的生猪@@价剧烈波动@@,给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上了深刻的一课@@:要把握住生产和@@市场动态@@,必须以科学数据分析和@@研判为@@基础@@。

  2007年@@以后@@,国家相关部委相继推出了生猪@@市场监测机制@@。自@@2008年@@起@@,农业部@@启动了主要畜禽生产@@“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2009年@@1月@@,我国制订首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目的很明确@@,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保障市场有序供应@@。

  从@@2009年@@至今@@,这一调控议案已修改两次@@@@,分别是@@2012年@@和@@@@2015年@@,基本上三年@@修订一次@@@@。之所以@@修订@@,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现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明显提高@@;二是饲养成本@@趋向稳定@@;三是供求关系比较稳定@@,消费回归理性@@,市场需求也趋向平稳@@。

  目前@@,农业部@@、发改委@@、统计局等部委已形成了按惯例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生猪@@生产信息的机制@@。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想努力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预警信息@@,引导他们适时调整养殖规模和@@结构@@,做到对未来@@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是国家为@@健全生猪@@市场调控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进行调控的重要依据@@。

  按照@@生猪@@调控预案的功能看@@,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的预警指标将猪@@粮比价@@作为@@核心指标@@,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作为@@辅助指标@@,同时参考猪@@料比价@@、能繁母猪@@出场价格等其他指标@@。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将猪@@粮比价@@5.5∶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5.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调控区域@@。

  从@@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猪@@粮比信息来看@@,从@@1月@@份开始@@,猪@@粮比高于@@@@8.5:1的状态一直持续@@,直到@@5月@@初@@,这其中@@@@1月@@中旬的猪@@粮比最高达到了@@10.48:1。而@@农业部@@发布的能繁母猪@@监测数据也显示同比数处于递减趋势@@。猪@@粮比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月@@同比均出现了异常@@,说明我国生猪@@市场并不平稳@@,可是@@这一调控预案并未启动@@,难道是哑火了@@?

  “不是调控哑火了@@。2016年@@发改委@@就曾启动过@@,不是不启动@@,而@@是发改委@@在降低预案启动的机会@@。”农业部@@国际畜产品市场和@@贸易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称@@@@,现在关于低于@@猪@@粮比@@5.5∶1多长时间才启动也不说@@,第一次@@还具体说持续@@4周@@。2015年@@以来@@,国家将猪@@粮比平衡点从@@@@6∶1降低到@@5.5~5.8∶1,说明产业在发生变化@@。

  国家生猪@@价格调控预案启动@@,第一指标是猪@@粮比价@@,其他都是辅助指标@@。如果核心指标没有变动@@,不会考虑能繁母猪@@月@@同比变化率等辅助指标@@。朱增勇表示@@,运用猪@@粮比价来做调控的预警指标@@,虽然现阶段可行@@、简单@@,但@@并不准确@@,最理想的办法是用全成本@@计算@@,可是@@现实@@操作很困难@@。因为@@国内养殖场@@(户@@)成本@@差别很大@@,按照@@月@@度频次@@全面@@、准确核算全成本@@@@,难度很大@@。像日本@@,养猪@@户@@只有@@5000多户@@@@,不同养殖户@@之间成本@@差异不大@@,做全成本@@核算可行@@。

  “当前是猪@@粮比价平衡点发生了变化@@,这个平衡点需要重新测算@@,当前的生产构成与以前差别比较大@@。”朱增勇称@@,就算发改委@@启动调控预案施行收储和@@抛储@@,得看到这种调控在任何国家也只是从@@心理层面给产业提振@@,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市场@@,而@@且如果大规模启动收储@@,谁来出那么@@多钱@@?

  误读习惯只看表面不看内里@@

  据记者统计@@,农业部@@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与同比变化率除@@2016年@@3月@@、4月@@同比增加@@0.3,2016年@@6月@@、2017年@@3月@@和@@@@4月@@同比止跌外@@,其余时间均为@@减少@@;其中@@,2016年@@前三个月@@@@,同比减少在@@10以内@@。从@@2016年@@4月@@至今@@,同比减少比例回落至@@5以内@@,其中@@2017年@@9月@@同比减少的比例最高@@,为@@5。

  自@@2017年@@9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数@@月@@同比变化已连@@续四个月@@低于@@@@-5以下@@,2017年@@12月@@份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6.4。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变化率在@@-5~5属正常水平来看@@,能繁母猪@@月@@同比数超出上述范围则说明出现异常波动@@。

  很多养猪@@人质疑@@,既然农业部@@的数据一直说能繁母猪@@在减少@@,既然市场一直缺猪@@@@,那未来@@猪@@价会一直高企@@,现在补栏合适吗@@?

  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分析处处长辛国昌告诉记者@@,国家的调控预案对于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数的确是有一个参考的幅度范围@@,但@@现在来看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预测能繁母猪@@和@@生猪@@的整体趋势@@,只看监测数字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辛国昌认为@@@@,行业人士习惯认为@@因为@@能繁母猪@@少了@@,所以@@全国就缺猪@@@@,结论未免太简单@@了@@。“最近一波生猪@@好行情从@@@@2015年@@5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但@@能繁母猪@@数为@@什么一直没增上来@@,各种质疑都有@@,但@@我们监测数反映的趋势是靠谱的@@。”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撰文称@@,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份实际的生猪@@数据@@,比如目前@@农业部@@的能繁母猪@@存栏还是在下降@@,那么@@,明年@@猪@@价是否还会继续上涨@@?很不幸@@,目前@@很难拿到准确的母猪@@存栏数据@@。所以@@政府@@对于猪@@价调控@@,没有数据真的很困难@@。

  对此@@,辛国昌持异议@@:虽然能繁母猪@@数可以影响后市走势@@,但@@还要考虑母猪@@的个体生产能力@@、肥猪@@出栏活重与屠宰率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发现@@,即便能繁母猪@@一直在降低@@,但@@PSY(每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成活仔猪@@数@@)和@@生猪@@养殖水平一直在提升@@;而@@且由于消费端的变化@@,母猪@@存栏数的变化和@@猪@@价走势并不一定一致@@。比起使用能繁母猪@@存栏绝对数来预测猪@@价@@,根据母猪@@存栏数的变化趋势@@,和@@消费端联系起来@@,预测才更有意义@@。

  能繁母猪@@监测同比数显示减少@@,为@@什么生猪@@存栏没增上来@@,辛国昌认为@@@@是因为@@环保风暴全国关了许多猪@@场@@。为@@什么价格没有疯涨@@,一是母猪@@个体生产能力提升@@,1头母猪@@年@@提供的肥猪@@头数从@@以前的十三四头@@,到现在十六七头的水平@@,如果能达到丹麦那样的生产水平@@,估计我国的母猪@@得减掉三分之一@@;二是屠宰率提升@@,目前@@100公斤@@的肥猪@@头皮下水去掉@@,屠宰率是@@72,120公斤@@的猪@@屠宰率@@75以上@@,而@@150公斤@@的猪@@可以达到@@80的屠宰率@@;三是这几年@@出栏活重增加@@,2008年@@左右生猪@@出栏活重才@@103公斤@@,现在达到@@121公斤@@。算下来@@,1头母猪@@年@@提供的肥猪@@经过屠宰后@@,其猪@@肉产量与过去相比增长@@20,母猪@@减少@@20就顶平了@@。

  现实@@

  他们为@@什么相信感觉@@?

  “我国现在做农产品太过分散@@,种多少水稻@@,种多少玉米@@,养多少鱼@@,养多少猪@@@@,都没有具体的规划@@,经常会看到一会儿多了一会儿少了@@,最常看到的就是猪@@肉价格@@,这中间可能存在什么问题@@。”这是@@2016年@@3月@@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案所及的思考@@。

  不是没有数据@@,农业部@@、发改委@@的生猪@@相关信息发布已是惯例@@,可到底有多少养殖者在关注@@@@?

  “中小规模生猪@@养殖者靠感觉@@,他们对数据的需求不怎么强烈@@,不过@@养殖企业还是很感兴趣@@,很多大型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市场判断团队@@。”朱增勇称@@。

  谈及对数据信息的需求@@,青麦田咨询@@分析师陈来华认为@@@@,大企业比较感兴趣@@,但@@是养殖户@@一般会凭经验@@,或从@@同行和@@当地猪@@贩子那里获知零散的信息@@。

  在搞好生猪@@生产的前提下@@,要想利益最大化@@,必须低进高出@@。广西玉林一家猪@@场老板罗国振告诉记者@@,总体就是等待和@@观察市场@@,参加行业会议@@,看周@@边猪@@场老板的行动@@,并收集其他人的观点@@@@。

  言及全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数@@,罗国振认为@@@@,我国国土面积太大@@,生猪@@生产形势复杂@@。除了规模化企业能有数据进入国家统计@@,小户@@的数据并不在统计范围@@,所以@@全国性的数字难免不准确@@。据他透露@@,还有@@不少企业为@@了拿国家补贴@@,上报的数字有浮夸的成分@@。

  湖南一家种猪@@场老总向记者坦言@@,只有关系到本场的数据他才相信@@,一些外围的数据不足信@@。但@@他也表示@@,农业部@@按月@@发布的全国监测点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动态变化数据能收到@@,对于价值问题却不置可否@@。

  对于影响自@@己对未来@@市场做出判断的主要哪些因素@@,罗老板表示@@,主要是资金和@@国家政策的问题@@。自@@己做出生产决策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养好猪@@是必须的@@,发展得等待时机@@。目前@@他坚持自@@繁自@@养@@,更新种猪@@基因@@。二是降低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罗老板通过种橡草喂母猪@@@@,不光省饲料@@,母猪@@建康@@,而@@且种猪@@的利用率也高@@。

  “中小规模养殖户@@不会看大面的数据@@,不过@@他们和@@当地大型公司的销售人员@@、屠宰场关系紧密@@。像中粮屠宰事业部和@@基层的养殖户@@就有联系@@,他们时常会问我们的营销人员价格情况@@。”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梦付告诉记者@@@@,公司销售人员会告诉养殖者什么时候出栏补栏合适@@。

  “一般来讲@@,前一年@@冬至到第二年@@正月@@十五价格比较高@@,这时候出栏的猪@@会卖一个好价@@。如果赶在@@3月@@份出栏@@,大概就是一年@@的最低价@@。有经验的人可以做到这样的判断@@,得做有心人才行@@,比如连@@续对三五年@@的猪@@价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姜梦付称@@。

  与养殖户@@不同的是@@,作为@@规模化企业@@,中粮生猪@@出栏不受价格限制@@,一年@@四季都需要出栏@@,所以@@不会像散户@@那样看重动态变化的价格信息@@。在数据投入上@@,目前@@中粮并没有拿出专门的数据费用@@,据介绍@@,公司部门进行的数据搜集因为@@主要依托各相关网站@@,所以@@权威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会差一些@@。姜梦付告诉记者@@,像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肯定得从@@农业部@@的统计信息来的@@。如果需要有区域性数据@@,那就得找地方统计部门和@@畜牧部门了@@。

  不过@@,南方某省动物疫控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14年@@暴发小反刍兽疫期间@@,为@@了摸清全省小反刍动物底数进行疫苗免疫@@,疫控部门分别向地方统计部门@@、农业部@@门调用数据@@,得出的数分别是@@@@800万只@@和@@@@1000万只@@。畜牧部门觉得两个数据差别很大@@,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最终通过全省畜牧兽医系统的合作@@,拿到了本省小反刍动物存栏数是@@1600万只@@。

  相比于小反刍动物@@,我国生猪@@存栏体量庞大@@,如果底数不清@@,将掣肘地方以及全国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

  门槛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分析师@@

  猪@@价跌了找谁@@,这是@@养殖者关心的问题@@,消费者关心的则是猪@@价涨了怨谁@@。

  在刘汉元看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宏观经济自@@身在变@@,行业参与者过于零星@@;另一方面@@,也是行业生产数据和@@未来@@需求数据在市场条件下的匹配关系没有办法去界定@@。

  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郭惠武博士看来@@,其中@@之一就是生猪@@的供给存在滞后性@@。从@@能繁母猪@@配种到猪@@肉上市要@@10个月@@以上@@的时间@@,当养殖户@@发现生猪@@价格较高@@,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时@@,其扩张行为@@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市场供给@@,而@@是会造成未来@@@@10个月@@以后的供给过剩@@,从@@而@@导致价格的过度下降@@。

  我国猪@@肉市场规模巨大@@,生产者普遍规模小@@,在地域空间@@上也比较分散@@,所以@@,生产者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也无法对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理性预期@@,直接根据当时的生猪@@价格来决定是否补栏或出栏@@。郭惠武认为@@@@,由于生产的滞后性@@,生产者对当期价格的积极反应@@,以及消费者对价格不够敏感@@,导致生猪@@市场容易出现扩散式的蛛网波动@@,即一旦价格波动被触发就很难收敛到均衡状态@@,而@@是持续波动下去@@,而@@且波动的幅度不断扩大@@。

  “很多人只看价格变化@@,用处不大@@,像存栏@@、进出口贸易@@、成本@@、规模企业产能@@、环保政策变化这些因素@@,还有@@PSY、胴体重@@、活重这些因素都很重要@@。对于价格波动@@,我觉得政府@@收储还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是唯一措施@@。更多@@的还是应为@@养殖户@@提供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多部门来执行也容易扯皮@@,其实这应该由农业部@@门来主导@@。”朱增勇表示@@。

  一边是国家部委在为@@全面数据@@、精准数据发愁@@,而@@另一边生产端却对一些数据不予采信@@,这使行业数据信息处于尴尬境地@@。

  “虽然养殖企业会看农业部@@的数据@@,但@@也需要专业人员来做分析@@。就算美国的监测体系很完整@@,做到判断准确也不容易@@,否则这一行谁拿到数据都可以预测了@@。”朱增勇称@@,目前@@不是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是需要人去捕捉@@、串联这些数据和@@信息@@,并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逻辑化@@,进而@@预测生产和@@市场变化@@。要正确判断行业形势@@,需要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既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还要有合理系统的分析方法@@,这不能不说有一定门槛@@。

  因为@@捕捉信息的能力差@@,也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有用@@,对于那些中小养殖场户@@@@,朱增勇建议@@,最好是通过加入合作组织@@,让合作组织来给予他们一些预警信息@@;对于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做好生产上的风险防控@@;二是跟踪权威预警分析平台@@发布的信息@@。虽然这个平台@@不一定会告诉生猪@@具体多了还是少了@@,但@@可以提供判断依据@@,企业可以据此形成自@@己的分析@@。

  公开@@、透明@@、全面的信息是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基础@@。朱增勇认为@@@@,农业部@@门需要加强预警信息综合性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整合@@、加强预警团队建设@@、力求预警信息的准确性等等@@。对于一些企业提到的对行业信息数据信心不足的问题@@,他持不同的意见@@:只能说他们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

  试问精准数据还有@@多远@@

  据了解@@,美国农业部@@每年@@调研费用就高达@@200亿美元@@,其中@@单是农业数据方面就花费@@15亿美元@@。而@@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每年@@搜集整理农业数据的支出也在@@30~50亿美元@@之间@@。

  布瑞克环球@@(北京@@)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指出@@,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美国争夺全球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权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美国通过立法实现信息共享@@,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均实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这种体系@@。1946年@@美国农业市场法案授权就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者@@,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

  以往的统计监测工作已不能满足对畜牧生产动态情况实时掌握的需要@@,农业部@@提出了畜牧业规模养殖监测工作的新思路@@,即通过搭建畜禽规模养殖云平台@@@@,推进监管监测一体化@@,重点突出政府@@监管与服务功能@@;局部监测向全面监测转变@@,重点加强对全畜种规模以上@@场户@@监测@@。

  想要熨平猪@@周@@期@@,首先要有大量的数据@@。冯永辉称@@,2007年@@政府@@就想要熨平猪@@周@@期@@@@,但@@是现实@@是猪@@价波动越来越大@@,猪@@周@@期越来越长@@。

  “局部监测向全面监测转变@@是趋势@@,但@@生猪@@现在还没有到全面监测的水平@@,目前@@我国只有奶站是全面监测@@。猪@@业全面监测难度很大@@@@,而@@且从@@职能上讲@@,全面统计是统计局的法定职能@@。”辛国昌称@@,目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云平台@@还在试点中@@,全面推开是趋势@@。未来@@,随着散户@@退出@@,养殖场减少@@,直联直报是大趋势@@。

  “想要数据准确@@,监测预警样本不扩大@@,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不可能的@@。”朱增勇称@@,美国畜牧业调研的样本量占总数的@@10,但@@我国现在连@@@@2都不到@@。因为@@养殖户@@太多@@,且养殖业没法像电商那样做到自@@动采集@@,目前@@大部分数据的生成还需要进行原始的人工调查@@,费时费力@@。

  对此@@,辛国昌称@@,未来@@监测点肯定要扩@@,但@@经费有限@@,政府@@预算才@@4000多万元@@,监测站点扩大有困难@@。养殖场在全国分布广@@,畜牧部门不可能一个个跑@@,要做的话得有预算@@,得给数据员解决劳务费等问题@@。现在是@@400个县@@4000个监测村@@,但@@全国有@@60万多个村@@。

  为@@了让数据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在农业数据方面@@,国务院要求@@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据资源@@,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整合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

  实现数据共享的愿望很好@@,但@@操作起来难@@。朱增勇认为@@@@,我国目前@@全产业链数据是被割裂的@@,分属于不同部门@@,部分数据共享还能实现@@,但@@绝大多数是不现实@@的@@。

  “没有立法保障@@,顶层设计@@,权属明确@@,很难做到共享@@。你花了很大力气积累的数据@@,我用来分析出了成果@@,成果算谁的@@?你肯定不乐意@@。譬如畜牧业的数据全部由畜牧主管部门来搜集并集成@@,分析预警也由其来发布是可行的@@。如果只让人家提供数据@@,你又拿来用@@,成果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我想谁都不乐意@@。”朱增勇有感而@@发@@。

  在兼顾理性生产与大众消费的利益均衡上@@,生猪@@数据的精准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探求又都是值得的@@。如此看来@@,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以往工作方法中的不足@@,努力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实现生猪@@养殖精准数据时代的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