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从九个方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省今年都要晒@@@@“三公@@”,并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据@@7月@@11日@@《人民日@@报@@》)。

  2013年是中央部门及各省公开@@@@“三公@@”经费@@的第三年@@,多年来讳莫如深@@、成为政府@@绝密信息的@@“三公@@”,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在聚光灯下让公众一览无余@@,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进步@@。

  但须看到@@,透明@@“三公@@”只是告诉公众政府@@花了多少钱@@,满足了群众知情权@@,但这些钱花得是多是少@@?是否应该@@、合理@@?有无奢侈浪费@@?公众很难甄别@@,无从知晓@@。可见@@,公布@@“三公@@”数据@@只是监督政府@@花钱的第一步@@,公开@@是序幕@@,监督才是关键@@。

  依笔者之见@@,公开@@“三公@@”消费的意义和目的是促进政府@@珍惜纳税人的钱袋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何在@@?窃以为需要着力于五个方面@@。

  首先是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从紧@@、节俭原则@@,严格审查同级政府@@年度@@“三公@@”经费@@,预算一旦获批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允许政府@@以任何借口超支@@。

  其次@@是要适当参照国外做法或社会标准@@@@。众所周知@@,发达国家控制@@“三公@@”消费非常严格@@,从报上读到德国首都柏林只有@@90多辆公车@@,不及于我们一个县政府@@的公车多@@。另据@@专家计算@@,社会私家轿车每万公里平均运营成本是@@0.82万元@@,而公务轿车高达@@3万元@@以上@@,是其近@@4倍@@。这些都可成为我们制定@@“三公@@”标准@@、严控@@“三公@@”消费的参考数据@@@@。

  三是以公开@@为动力@@,大力推进公款出国出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用严厉的法纪和严格的制度消弭@@“三公@@”浪费或腐败@@。

  四是各级政府@@要制定@@“三公@@”经费@@逐年递减计划@@。目前各地@@“三公@@”花费占政府@@行政开支比例较大@@,一些地方浪费惊人@@,要通过紧缩计划@@,逐年降低@@“三公@@”消费所占公共财政之比@@。中央国家机关@@2013年一般性支出将压减@@5%,重点是压缩@@“三公@@”,带了好头@@,各地应积极效仿@@。

  五是强化群众监督@@。“三公@@”消费如何控制@@?怎样合理@@@@?能否得到纳税人认可@@?要广泛纳谏@@,多听公众意见@@。群众监督的必要前提是透明@@@@,公开@@“三公@@”数据@@是一种透明@@@@,但数据@@透明@@不代表整个@@“三公@@”运行过程的透明@@@@,“三公@@”消费的项目及细节都应做到尽量公开@@@@。如果每年只是公布@@一堆不会说话的数据@@@@,群众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值不值@@,该不该@@,多不多@@,全看不懂@@,这种监督就是无靶之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