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要汲取美国政府@@再造的经验@@,明确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目标@@,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推进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使政府@@的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及与外部关系得到重新调整@@,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结合具体的制度环境@@,我国的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第一@@,确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服务理念@@。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各国政府@@再造@@,均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希望将政府@@形塑为一个企业@@型政府@@@@。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强调顾客导向@@: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Strong Client Orientation),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服务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通过信息技术@@@@,打造政府@@电子网络@@化的管理@@和服务平台@@@@,能够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决策@@水平@@,有效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特别是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另外@@,政府@@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更代表着一种新观念@@、新思维@@,会促进思想@@、技术@@、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通过建立电子化政府@@@@,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传统的行政组织形式是科层组织结构@@@@,它与平稳的管理@@环境相对应@@,其最大优点是稳定性强@@,而弊端在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而且压抑组织成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各发达国家政府@@均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对政府@@原有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所谓电子化政府@@@@,就是政府@@有效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服务的虚拟政府@@@@。电子政府@@作为区别于传统政府@@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在网上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电子化政府@@基础上的行政组织@@,可以缩减乃至取消中间管理@@层@@,使传统的金字塔型的行政组织扁平化@@,使操作执行层与决策@@层直接沟通@@,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同时@@,管理@@者和下属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了解对方的状态和意图@@,增宽了管理@@幅度@@。此外@@,电子化政府@@基础上的行政组织@@,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手段@@,促使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政府@@管理@@及政治事务@@,便于基层的民众了解国家高层权力机构的管理@@和决策@@活动@@,并积极与之互动@@。

  第三@@,促进各级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建立职责有限的民主政府@@@@。政府@@再造的基本理念是@@“民间能做@@,政府@@不做@@;地方能做@@,中央不做@@”。在传统科层制政府@@体系下@@,权力方向是层层往上集中@@,最终到达顶层@@;而即使在一个层级上@@,权力也是集中在该层级最高领导人那里@@。下层和基层政府@@人员一般不具有实际的决定权力@@,由此也就在平时不需担负特别的责任@@;并同时@@极大地造成政府@@基层机构及其一般职员的庸碌和缺乏责任观念@@,使政府@@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和失衡@@,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追究责任@@,重视行使权力而忽视承担责任@@,注重虚置监督形式而忽视追究责任@@。现阶段推行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责任@@,使权力和责任挂钩@@,建立责任政府@@@@。为此@@,下一步行政改革应力争取得以下突破@@:一是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应侧重不同@@,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作为以宏观管理@@为主的@@“决策@@——服务型政府@@@@”,省以下地方政府@@应为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而且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责任@@。二是健全政府@@责任制度@@,制定落实法定质询@@、罢免等追究责任的具体程序@@,创设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制度@@;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与政府@@外部评议制度相挂钩@@;四是加大执法监督的独立性@@、公开性和民主参与@@。借助现代化手段@@,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公众@@对政府@@政治的参与也将空前提高@@,基于政府@@的责任本位@@,公众@@——政府@@的良性互动必然大大增进政治的民主化色彩@@,导致社会@@政治朝着民主化或直接民主化方向发展@@。

  第四@@,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治理结构@@@@,由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并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现代政府@@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与多元性@@,公共问题的日趋复杂性@@,以及社会@@行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政府@@不可治理的可能性增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政府@@的治理过程绝非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过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事实上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一个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之间互动的能力越强@@,越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政府@@单独主治的局面实难解决日益增加和复杂的公共问题@@,无论愿望有多好@@,皆会受到自身治理能力的限制@@。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唯一的治理者@@,政府@@必须与民众@@、社会@@其他组织共同治理@@(cogovernace)、共同管理@@@@(comanagement)、共同生产@@(coproduction)与共同配置@@(coallocation)。因此@@,政府@@、社会@@、公民@@(public-private-citizen)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治理模式@@。

  第五@@,建立与民众互动的政府@@服务平台@@@@,构建无缝隙的网络@@型政府@@@@@@。要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组织结构@@@@,缩减中间管理@@层次@@@@,建立精干型@@、网络@@型政府@@@@。同时@@,要重构政府@@运作流程@@,建立一体化政府@@@@,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拥有统一的服务平台@@@@,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从政府@@结构@@来看@@,网络@@型政府@@@@实现了在上下之间@@、纵横方向上都相互连通@@,避免了在传统科层制模式下@@,高层政府@@与基层公众@@@@、政府@@机构上下之间及横向上都相互隔阂@@、割裂@@、断层的现象@@。在网络@@型政府@@@@状态下@@,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政府@@可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候的@@、高质量的@@、“一站式@@”的公共服务@@,此即所谓的无缝隙的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电子化政府@@搭建了与民众互动合作的平台@@@@,在此之上政府@@是面对公众@@开放的@@,而公众@@也非常便利地可以参与到政府@@事务中来@@,特别是那些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务@@。公民@@办理户口@@、交纳税金@@、查询养老保险等事宜@@,皆可在任何时候@@、相宜的地方通过政府@@网络@@进行@@,极为便利@@、高效@@。同时@@,政府@@通过流程再造使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得以简化@@,并运用信息技术@@重新配置行政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工作过程自我控制等@@,以更好地满足了公众@@需要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建立面向市场的政府@@@@。建立面向市场的政府@@@@是指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凡是市场能发挥优势或能做的事@@,都应当由市场来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强调政府@@要面向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起好@@“掌舵@@”作用@@、催化剂作用@@@@、促进作用@@@@,而不是@@“划桨@@”作用@@、大包大揽作用@@@@;也有助于将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方向@@,放在加强宏观调控上@@,放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围绕市场行使好调节@@、培育@@、监管和服务职能@@。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开放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如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交通@@、道路建设@@、城市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允许和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或经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