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CIO们经常会做出一些非常冒险的行为@@和决定@@,譬如说当@@CIO决定使用@@SOA、虚拟技术@@、商业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时@@,也许会被人称之为@@@@“技术的狂热之徒@@”。这样不仅会给@@CIO的工作带来影响和困扰@@,甚至会遭到领导层的排挤@@。为@@此@@CIO需要学会一些切实可行的避险招数@@。

  以下六条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如果忽视了这些准则的话@@,到头来就会遇到重大的技术和业务问题@@; 而@@CIO们如果忽视了这些准则@@,也会自食其果@@。

  第一条准则@@:尽量避免制订不可改变的决策@@

  不可改变的决策是指@@,你无法轻易取消或者迅速取消的决策@@,因而@@取消这种决策会让你遇到很大的麻烦@@。许多企业经常会轻而@@易举地做出这样的决策@@,他们对后果并没有给予足够充分的考虑@@。平台@@技术的选择就属于这一类决策@@,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关系和组织模式往往也是此类决策@@,再比如外包决策等@@。凡是与明显的@@“企业文化变化@@”有关的任何决策都属于这类决策@@。

  不可改变的决策本身并不是坏的决策@@,不过它们确实具有特定的风险@@,应当在决策过程及事后加以处理@@。一旦做出了这种决策@@,要在持续性的风险管理方面予以特别关注@@@@。只有这样@@,万一开始出现问题@@、取消决策已经不可避免时@@,你才能获得足够的警示信息@@。

  第二条准则@@:要尽快让项目带来回报@@

  着眼于及早获得回报对技术项目而@@言几乎总是个好想法@@,因为@@如今形势变化很快@@,如果要等上几年才能看到技术回报@@,到那时很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方法满足你的需求@@,你选择的技术会显得很可笑@@。你还会掉入这样一个陷阱@@@@——盲目追随技术@@“潮流@@”或者采用不断偏离预期目标的新兴技术@@。虚拟化就是眼下的一个典型例子@@,如果投资回报已经在手@@,那么@@CIO就不会落人口实@@。

  顺便说一下@@,这是一条生存准则@@,而@@不是成功准则@@。如果你做出了糟糕的决策@@,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回报@@,虽然你还是会生存下来@@,不过谁也不可能会因而@@感谢你@@。

  第三条准则@@:为@@IT项目寻找一种保险措施@@

  保险措施分为@@好几种@@,比较容易获得的一种就是采用得到广泛支持的行业标准@@。这类标准让你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被某一家厂商锁定@@,万一选择的某家技术供应商@@破产或者战略关系变成对立关系@@,你还可以另换一家供应商@@@@。广泛的标准往往有一家或者若干家主要的@@“核心@@”供应商@@,以及由配套的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增值经销商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所以@@你会有许多战术性选择以及@@“战略性@@”选择的合理基础@@。万一果真发生了不测@@,至少可能还有其他公司与贵公司一样@@,所以@@你不会错过明显的警示迹象@@。

  另一种有用的保险措施就是@@“高一个版本@@”的规划模式@@。你要这么认为@@@@:只有比供应商@@所承诺的再高一个版本@@@@,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特性或功能@@。这样做有时会给你带来惊喜@@,偶尔也会让你大失所望@@,但大部分时候人家会觉得你有先见之明@@。

  但要记住@@,有了保险措施@@,并不能阻止糟糕的事情发生@@,它只是为@@你提供了遇到糟糕结果后生存下来的手段@@,实际经历的过程通常仍是不愉快的@@。

  第四条准则@@:要有随时出现意外的心理准备@@

  即便你把每件事都做好了@@,制订的所有决策都在你合理掌控的范围之内@@,可还是会出现问题@@。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CIO们所无法控制的@@,它们会毁了你精心制订的计划@@。所以@@有必要保持警惕性和灵敏性@@。如果你已经做出了一些不容易取消的重大决策@@,更是如此@@。

  即便你其实没料到会有意外情况@@,也要格外注意实施竞争情报和技术趋势监控计划@@,以便自己及时了解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你时刻注意各方面传达出来的信息@@,往往可以及早发现情况@@,从而@@调整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灵敏性@@。

  事情难以预料@@,不是每个意外情况都会带来坏消息@@。如果察觉到有些意外情况可能会简化工作@@,那么@@CIO就应该迅速把它们纳入计划当中@@,这会让你显得很能干@@,也有助于树立@@CIO的良好形象@@。

  第五条准则@@:建设并管理好@@IT“才能库@@”,尽量减少@@IT部门所需的基本才能的种类@@

  这条准则比第一条还要被人广泛忽视@@。企业要开发可持续才能@@,无论是新技术@@、设计方法还是业务架构方面的才能@@,都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才能库@@”是个动态概念@@,需要认真加以管理@@,它涉及以下因素@@:

  职业发展@@,不断从@@“才能库@@”当中提拔人才@@;

  人员流失@@,紧缺的@@、重要的人才经常会投奔其他单位@@;

  顾及新员工@@,这在短期内降低了才能库@@的平均水平@@;

  专门知识领域不断发展时所需知识的变化@@,这需要持续性的技能维持计划@@;

  需要经常使用才能@@,以维持专门技能@@。

  如果说单单针对某一项基本才能@@,对上面这几个因素进行妥善管理@@,就已经很困难了@@,何况是很多方面的多种才能@@?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本就无法把各类才能的各种因素管理好@@。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往往需要许多不同的基本才能@@,以至它们无法创建并管理好@@“才能库@@”。

  “才能库@@”方面隐藏着一个常见的陷阱@@@@:许多组织往往以为@@@@,因为@@自己拥有在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很在行的人才@@,所以@@这些人样样在行@@@@,这属于@@“多才多艺的人@@”陷阱@@。确实是有这样的人@@——样样在行@@,如果有这样的人为@@你工作@@,你是再幸运不过了@@。但这种人少之又少@@,而@@且要留住他们确实很难@@,也很费钱@@; 他们人数不够多@@,无法满足组织的每个需求@@。所以@@,这个方法迟早会失败@@。

  第六条准则@@:别将成功寄托在企业既不具备@@、也无法获得的才能上@@

  许多组织在启动新项目时经常以为@@自己能够在市场上找到所需资源@@,或者可以在内部开发才能@@。但事实上@@,许多证据表明这种想法是没有任何保障的@@。似乎很少企业考虑到了一些技能的稀缺性@@,尤其是与新技术或者需求大幅激增的技术有关的技能@@,这加剧了稀缺性@@(如果贵单位的人拥有这些才能@@,还会导致人员流失@@@@),并提高了成本@@。

  也很少有组织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内部培训@@,如果仅仅指望通过@@IT供应商@@来获得培训是不现实的@@,因为@@培训往往不是对方的核心@@业务@@,它们同样面临资源上的制约@@。如果对方规模较小@@,开发的又是新产品@@,就更是如此@@@@。

  如果你决定获得新的才能@@,就要准备投入资金@@(可能是一大笔资金@@)用于招聘及内部培训@@,尤其是要确保新技术发挥出积极功效时@@,企业更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内部人员培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