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七期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日@@前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结业式上勉励领导干部要遵循执政规律@@,做善政的表率@@;要把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充分尊重并畅通民意@@@@,决不能堵塞民意@@,形成@@“言塞湖@@”。(7月@@20日@@《南方日@@报@@》)

  自今年@@四川大地震之后@@,“堰塞湖@@”之危情已广为人知@@,“堰塞湖@@”也渐渐成为公共危机的形象代言人@@。显然@@,汪洋自创@@“言塞湖@@”一词@@,警示当政者罔顾民意可能酝酿的风险@@@@,不仅在言语上具有时代特色@@,更可以上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如果说地理意义上的堰塞湖@@是@@“川壅而溃@@”,祸患下游@@;那么社会意义上的@@“言塞湖@@”所暗含的危险则是危及整个社会与国家@@。

  今天@@,除却利益上的特殊原因@@,没有谁会否认一个信息通畅的舆论环境对社会有多么重要@@。在这个社会大转型时期@@,虽然还不能够真正做到@@ “人尽其言@@”、“言尽其用@@”,虽然新闻里还不时曝出有类似于重庆@@“彭水诗案@@”、辽宁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案@@、河南@@ “孟州书案@@”、海南@@“儋州山歌案@@”等因言获罪的案件发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时至今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已经意识到畅通民意@@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开放舆论@@,国家才可能有可持续的进步@@,社会才可能有可希冀的前途@@。

  舆论有多重要@@?早在@@1937年@@,著名政论家张佛泉在胡适先生主编的@@《独立评论@@》上这样写道@@:“我们认为国民对政府@@的批评@@,乃是优良政府@@@@的一部分@@。政务@@的进行是离不开社会上公共批评的@@。”(见@@ 《我们为甚么要说长道短@@》)在张佛泉看来@@,公共舆论之于政府@@@@,有时就像汽车上的车灯与车闸@@。两者的功用@@,简而言之@@,前者是在关键时候引领政府@@行为@@,后者则是阻止政府@@不当行为@@。而无论是@@照明@@,还是@@刹车@@,它们最基本的作用仍是防范危险@@,防止政府@@走上歧路@@。

  不难发现@@@@,“言塞湖@@”一旦形成@@@@,不仅在社会内部酝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风险@@,更将政府@@异化为未来的危机之源@@。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本应同舟共进的政府@@与社会因此转向了满盘皆输@@。若明此理@@,就当看到@@,转型期正处于高速发展与变迁中的中国@@,更应该有明亮的车灯与灵敏的车闸@@。

  当然@@,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的是@@,畅通民意@@、防治@@“言塞湖@@”的目的@@,也并非只是为了@@“救济政府@@@@”,或@@“对政府@@有用@@”。以公民权利论@@,让每个人的观点@@得到自由表达@@,同样是一件事关民生的权利再建工程@@。

  一方面@@,如上所述@@,从打造@@“优良政府@@@@”的角度来说@@,无论在什么形式的制度下@@,政府@@都是由人主持@@,由人决策与执行@@,而人的理性终究是有限的@@,所以@@,政府@@必须不断地借助社会之力获得更高的理性@@;另一方面@@@@,从社会权利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理性@@,无论是@@“用大脑思考@@”的知识理性@@,还是@@“用肠胃思考@@”的权利理性@@,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表达自己理性的权利@@,而不是争取做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谏臣与参谋@@。

  (作者熊培云@@,系资深评论员@@,毕业于巴黎大学@@,《南风窗@@》杂志主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