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惠及全国@@8亿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10月@@26日@@在重庆正式开通@@@@。今后@@,我国各地农民都可以@@通过手机订制短信到@@“12582”、拨打@@“12582”、登录@@“12582”网站等多种方式@@,方便快捷地获取丰富的涉农信息@@。 

  “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的开通@@,打破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发展的信息闭塞的壁垒@@,利用最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充分拓展了广大农民的信息源@@。 

  信息产业部@@、农业部领导@@,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王建宙等出席了@@“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的开通@@仪式@@。 

  为农村发展打破信息壁垒@@ 

  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人士介绍@@,“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采用统一建设@@、分省@@运营@@、分权管理的方式@@,系统在重庆集中建设@@,业务面向全国服务@@,向各地农村提供移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其他特定应用业务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推出@@“农信通@@”业务品牌@@,给农村送去信息@@,为农民带来实惠@@,让农民@@“用得称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移动信息化支撑@@。 

  “使之成为中国农业面向世界的窗口@@” 

  据介绍@@,“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是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是中国移动为@@“三农@@”服务的首要入口@@,全国涉农信息交互的枢纽@@,涉农信息应用共享的平台@@@@。 

  自今年@@@@6月@@初开工建设以来@@,这一项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经过@@3个@@多月@@紧张艰苦的研发建设@@,农村信息网于@@9月@@初率先在西部@@12省@@(市@@)投入试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仅重庆市@@梁平县就已经在@@6个@@乡镇建立了移动信息化示范点@@,设立了@@300多个@@@@移动信息服务站@@,拥有@@1万@@多户@@使用农村信息网的手机用户@@@@。 

  截至@@10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用户@@已近@@90万@@,短信下行量每日@@达到@@160多万@@条@@,12582网站累计点击量达@@4万@@余次@@@@,语音累计呼入次@@数两万@@余次@@@@@@。 

  据介绍@@,中国移动还将与中部和东部地区政府@@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信息媒体加强合作@@,逐步扩大农业信息整合范围@@,增加信息量@@,把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办成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农业信息网络@@,使之成为中国农业面向世界的窗口@@。 

  今年@@夏天@@,百年@@不遇的大旱袭击重庆@@,很多地方农产绝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急农民之所急@@,积极想办法收集各方信息@@。 

  得知新疆棉花丰产@@,急缺采棉人手时@@,他们立即发送信息给广大农民@@,告知前往新疆采棉花@@。借助这一重要信息@@,数万@@受灾农民前往新疆采棉@@,从而弥补了天灾带来的家庭经济损失@@。 

  “街里冷清的原因@@,是农民依靠手机在家里遥控指挥@@” 

  甘肃移动是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同鼓励农民信息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农村服务机构搜寻农民靠信息致富@@的事例@@,加大宣传力度@@。他们努力做到信号覆盖到哪里@@,信息宣传就做到哪里@@,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手机融入到信息致富的洪流中@@,走上信息致富之路@@。 

  张掖市@@皇城镇群众靠移动通信获得许多信息@@,从事牲畜贩运的商贩一年@@多的时间收入翻了两番@@。 

  民乐县李寨乡李多以移动电话为工具@@,走上了大麦@@、啤酒花@@、化肥的贩运道路@@,年@@收入达@@60多万@@元@@@@。 

  谈到移动电话的作用@@,李多说@@:“我每年@@光啤酒花@@@@、大麦的收购量就达近万@@吨@@,人员分布在几十处@@。我依靠移动电话进行远距离管理和遥控指挥@@。移动电话帮了大忙@@。” 

  在金昌市@@东寨镇@@,镇政府@@所在地既无摊点@@,更少见商店@@,问及原因@@,该镇党委书记徐玉文介绍说@@:“群众信息灵通了@@,致富的门路多了@@。街里冷清的原因@@,就是农民依靠手机在家里遥控指挥@@@@。”现在@@,全镇@@1.5万@@多人@@@@中近@@6000人用上了移动电话@@。当地大麦种植面积连年@@翻番@@,已占到全市@@耕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仅此一项@@,当地人均纯收入就达到@@5000元@@。徐玉文说@@:“这些都有移动通信的功劳@@。” 

  靠信息致富@@,戈壁深处也有小康村@@ 

  在甘肃省@@武威市@@土门镇@@@@,百姓已尝到了靠信息致富@@的甜头@@:70%的家庭用上了移动电话@@,90%的家庭走上了种植大棚蔬菜@@、蔬菜贩运@@、农产品加工@@、牲畜贩运的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您好@@,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土门镇@@蔬菜协会@@。目前协会有会员@@1200多人@@,生产白菜@@、茄子@@、西红柿@@、卷心菜@@、蒜苗等@@20多种时令及反季节蔬菜@@。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您的需求@@。”这是甘肃移动武威分公司为土门镇@@蔬菜协会制作的特色彩铃@@。 

  这条彩铃@@,为土门镇@@数万@@亩@@蔬菜种植@@、销售建立了广阔的信息渠道@@。 

  土门镇@@,位于距甘肃省@@武威市@@@@60多公里的戈壁深处@@,交通闭塞@@。该镇有@@15个@@行政村@@,3万@@多人@@@@,目前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两部@@/户@@。 

  依靠便捷的移动通信手段@@,该镇数万@@亩@@土地几年@@时间大变脸@@:50%以上的土地被改造成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大白菜种植面积去年@@突破@@1500亩@@,今年@@蒜苗的种植面积突破了@@2000亩@@,反季节蔬菜大棚达到@@ 3000多个@@@@。 

  土门镇@@镇长杨开仁说@@,甘肃移动便捷的通信手段为当地农民规模种植反季节蔬菜提供了保障@@,当地蔬菜农业产业化@@,就是从移动电话的普及开始的@@。 

  “足不出户@@@@,就把蔬菜卖了@@” 

  2005年@@,村民刘盼贷款@@1.5万@@元@@搞起一个@@反季节蔬菜大棚@@@@,不但当年@@还上了贷款@@,还盈利@@4000多元@@@@。今年@@年@@初@@,农民刘盼把家里的@@4亩@@水田全部投资建成了蔬菜大棚@@,至今已出售两批蔬菜@@,获利@@3万@@多元@@@@@@。 

  村民孙有福在@@2004年@@年@@底投资建成了@@3个@@反季节蔬菜大棚@@,当年@@收益超过两万@@元@@@@。他说@@:“我深刻体会到了移动电话的便利和作用@@。足不出户@@@@,就把蔬菜卖了@@,信息化让我很快致了富@@。” 

  菜贩王一民指着自家已装好的几车蒜苗说@@:“通过移动手机@@,我刚和西宁联系过@@。那边的蒜苗比这里每斤高出@@3毛钱@@。这些蒜苗运过去@@,少说也能挣@@5000元@@。” 

  杨开仁镇长介绍说@@,近几年@@来@@,随着移动电话的快速普及@@,土门镇@@蔬菜种植面积增长了至少@@3倍@@。当地蔬菜交易市@@场增加了@@20个@@,全镇@@从事蔬菜贩运@@的农民目前有@@200多人@@,农民收入连年@@翻番@@。 

  甘肃移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所催生的信息农业在土门镇@@结出了累累硕果@@。而这正是@@“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要在全国各地农村铺开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