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兴通讯@@(000063.SZ)以@@24元低开@@,成交量陡然放大@@,随后一路下行@@,最终以@@@@22.81元收盘@@。这已是中国通讯设备行业的这只龙头股@@连@@续两个交易日@@以@@跌停收盘@@。

  当天@@,买卖中兴通讯@@的前@@5个席位均为机构@@,与买入前五位接近@@1亿元@@的交易金额相比@@,卖出前五位的金额累计超过@@2亿元@@,市场看空心态明显@@。 

  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中兴通讯@@@@(00763.HK)亦难逃@@“噩运@@”。继@@10月@@6日@@暴跌@@12.5%,10月@@8日@@再度暴跌@@24.5%,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33.9%。两地市值缩水近百亿元@@@@。

  10月@@10日@@,一位电信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导致中兴通讯@@暴跌的诱因之一即是@@10月@@6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在今后的电信网络建设@@中@@,将一改以@@往运营商各自为阵的做法@@,电信基础设施应尽可能的实现@@“共建共享@@”。

  不少投资者认为@@,按照工信部的@@“共建共享@@”要求@@,电信网络基建的市场规模将随之减少@@,据此逻辑@@,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所能分享@@的蛋糕也会因此@@缩小@@。

  但该@@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放大了@@《通知@@》对设备商的影响@@”,《通知@@》要求@@共享的主要集中在站址@@、杆路@@等基础设施@@,事实上对设备供应商影响甚微@@。

  资本市场@@“过激@@”反应@@?

  理性还是偏激@@?在中兴通讯@@连日@@的暴跌行情后@@,针对@@《通知@@》可能带来实质性影响程度的思考也在进行@@。

  10月@@9日@@,国泰君安分析师陈亮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该@@《通知@@》与前期携号转网试验传闻均是电信重组后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实行@@,“均只是传递了政府@@的意图及明确信号@@,但是均没有步入实践@@”。

  “强调共享的是以@@站址为核心的铁塔@@、杆路@@、天面@@、机房@@、室内分布系统@@、传输线路@@、电源@@等配套设施@@,而非主系统设备@@。”陈亮在报告中据此认为@@,资本市场@@夸大和误解了@@《通知@@》对作为设备商的中兴通讯@@的影响@@。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显示@@,从投资结构看@@,移动网络投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无线网@@(核心及基站@@)占比约@@@@60-70%,IT支撑及业务平台@@占@@20%,配套设施即传输@@、电源@@、铁塔占比不超过@@20%,“可以@@共享的主要是最后@@20%的投资领域@@”。

  10月@@10日@@晚@@,中兴通讯@@方面致电本报记者称@@,《通知@@》所指@@的@@“共享共建@@”主要针对@@电信基建的土木工程和部分基础设施@@,“对于@@系统设备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影响@@”。

  另有设备商人士对记者分析@@,从目前@@《通知@@》要求@@的@@“共享共建@@”范围看@@,对设备商造成稍大影响的主要集中在传输线路@@的共享@@,“光缆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因此@@缩减@@”。

  中兴通讯@@2007年@@年@@报显示@@,其收入结构中光通信及数据通信占比为@@18.3%,“而光缆在光传输产品中的比重也很小@@”。

  此外@@,从市场分布来看@@,2007年@@,中兴通讯@@只有@@42.2%的营收来自国内市场@@。因此@@,有电信设备商人士认为@@:“无论是从产品结构还是市场布局@@,《通知@@》对中兴的影响实属有限@@。”

  但中兴通讯@@股@@票的连续暴跌@@,却让其大股@@东再也难以@@@@“袖手旁观@@”。

  10月@@11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于@@10 月@@10 日@@增持中兴通讯@@@@A 股@@2,272,874 股@@,占本公司股@@份总额的@@0.17%,并计划在@@12 个月@@内@@,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

  中兴新@@认为@@,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中兴通讯@@市值被市场低估@@,并希望通过增持表达对中兴通讯@@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除了设备商@@,《通知@@》波及的厂商还涉及通信网络建设服务环节@@。10月@@6日@@、8日@@,中国最大的通信网络建设服务提供商@@——中国通信服务@@(0552.HK)——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38.6%。

  中通服@@2007年@@年@@报显示@@,电信基建服务占其总收入@@47.1%,约@@110.93亿元@@,为其最大的业务板块@@。而国金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站址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电信网络建设@@)比较接近@@30%。

  10月@@10日@@下午@@,记者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就此致电中国通信服务@@@@(0552.HK)投资者关系部@@,对方表示从长远看@@@@,预期运营商建网的投资额度会因此@@缩减@@,但由于@@共享主要集中在站址@@、杆路@@等建设@@,而非系统设备的安装@@,而后者才是中通服@@在电信建网业务方面的大头@@。

  上述中通服@@投资者关系部@@人士表示@@:“我们内部经过分析认为@@,《通知@@》对中通服@@的影响不大@@。”

  运营商的长期利好@@

  相比较设备商和网建服务商在资本市场@@遭遇的@@“激烈@@”反应@@,运营商则是@@《通知@@》所涉共建共享@@的直接当事方@@。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运红在研究报告中认为@@,《通知@@》的出台@@对中国电信是@@“重大利好@@”。重组后的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在无线领域现有的网络规模最小@@,站址资源相对缺乏@@。

  “该@@政策@@(指@@《通知@@》)有利于@@中电信在网络扩容过程中租用移动或@@联通的已有站址@@,可大大节省站址建设的重置成本@@,缓解投资压力@@。”陈运红分析@@。

  基于@@同样的逻辑@@,新联通也被看作是@@《通知@@》的受益者@@。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联通的网络规划特征是@@“跟随中移动的网络规划@@”。联通现有@@15万台@@基站@@,与中移动相差近@@20万台@@,若按照@@《通知@@》要求@@实现资源共享@@,“新联通可以@@通过租用中移动现有的铁塔和室内覆盖系统完善网络覆盖和改善网络质量@@,避免新建站址带来的投资压力@@”。

  相比较重组后的其他两家运营商的乐观态度@@,较多的分析人士认为@@《通知@@》的出台@@,对于@@中移动则是@@“偏利空@@”。

  作为目前国内网络覆盖最好的移动运营商@@,《通知@@》出台的目的除了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外@@,业界普遍认为@@“弱化中国移动在移动网络覆盖的绝对垄断优势@@”,也是工信部出台这一政策的动因@@。

  陈运红在报告中认为@@,随着@@资源共享的实施@@,“中国移动过去因为拥有绝对的网络垄断优势获得那部分超额利润将逐步消失@@”。

  但亦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通知@@》对中国移动影响@@“偏利空@@”的理解稍显片面@@。一位不愿具名的电信分析师对记者分析@@,事实上即便没有共享要求@@@@,中电信将大规模兴建基站布网的计划已成既定趋势@@。

  “无论是否出台@@‘共享共建@@’,电信重组后其他两家运营商均将加大布网力度@@,与中移动的网络覆盖差距将逐步缩小@@,这是趋势@@。”电信专家付亮认为@@@@,对于@@中移动而言@@,排斥共享以@@期遏制竞争对手的现实意义并不大@@,“相反@@,开放部分可共享的资源@@,中移动还能通过租赁形式增加部分收益@@”。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从长期而言@@,随着@@3G或@@4G网络的不断推出@@,基站的小型化将成为必然趋势@@,现有站址资源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大量新增站址采取共建共享@@@@,将为运营商节省资本开支@@,提高资产使用率@@。”

  “从长远看@@,《通知@@》对三家运营商均是利好@@。”付亮认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