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资源到生产力范畴@@,从语言问题理念到语言资源理念@@@@,从文字信息化到语言信息化@@

  ——专访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

  最近@@,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和商务印书馆的老总王涛在筹划一件事情@@——设立@@“中国语言奖@@”,由商务印书馆斥资成立基金会@@,每年评选一次@@@@,奖励那些把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产品的人@@。

  “我想@@,第一个可以得奖的是王选院士和他的团队@@。激光照排技术让中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走进@@‘光与电@@’;第二个就是@@104岁的周有光先生@@,《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我们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汉语拼音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三个得奖的@@,应该是解决了人机自动翻译的人@@,这一问题的解决@@,使我们不用再承受外语学习带来的巨大压力@@,只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就可以了@@,不需要全民学外语了@@。”李宇明司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筹划设立@@中国语言奖@@的初衷@@,是希望大家每年关注@@一次@@语言文字@@学的国家使命和对国家的贡献@@,鼓励语言学家从书斋里走出来@@,鼓励科学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语言问题@@。

  信息化时代@@,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的语言资源@@,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保护@@?我国的语言文字@@信息化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对语言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就此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对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记者整理的采访实录@@。

  语言资源也是生产力@@

  人类信息大约@@80%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信息化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字@@传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交换@@,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国家信息化的主战场应当在语言文字@@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语言文字@@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字信息化阶段@@。计算机可以没有智力@@,只要把每个字和相对应的符号进行比对就可以了@@。但人类希望计算机有智能@@,能够理解语言@@,能进行真正的语言处理@@。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对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的掌握@@。计算机能够处理一种语言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处理多种语言@@,实现语言的自动翻译@@。我们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自动翻译是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将是人类克服语言障碍的一个极具魅力的领域@@。比如在工业领域@@,有大量的技术参数需要翻译@@,而这些工业数据在语言上一般都较为规则@@,人工翻译耗时耗力@@,也容易出错@@。如果有机器做自动翻译@@,或者再加上人工校助@@,会非常有成效@@。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当前要推进的就是从文字信息化阶段@@进入语言信息化阶段@@。

  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有新的理念@@——语言资源理念@@。过去@@,人们一直把语言当问题当麻烦来看待@@,方言不通@@,就推广普通话@@;中外交流不通@@,就搞外语教育@@。百多年来@@,我们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仅有语言问题理念是不够的@@。和语言问题理念不同@@,语言资源理念@@把语言看做造福于社会和国家的一种资源@@,像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一样@@,去保护@@@@、开发@@、利用@@,去获取@@“语言红利@@”。

  过去@@,我们基本上是把语言文字@@看做一种文化现象@@。信息化时代@@,语言及其知识开始成为工业标准@@,成为信息化高新技术的基础@@,进入了生产力的范畴@@。它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和高新科技发展息息相关@@,成为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竞争力@@。利用@@得好@@,就会成为国家的@@“硬实力@@”。正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语言资源@@,才使得我们民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来@@,才有了联想@@、方正@@、汉王@@、四通等高新企业@@,才能和其他发达的信息化国家有一争@@,有一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