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武汉市利用电视问@@政@@第五场关注@@医院@@、商场@@、学校周边秩序管理@@,开发区和@@新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实施问@@题@@,相关负责人走上问@@政台@@。其中@@@@,短片曝光了蔡甸区受污染的@@“水泥橘@@”。随后@@,主持人将@@“水泥橘@@”拿到武汉市蔡甸区区长彭巧娣面前@@,彭巧娣自责管理不到位@@,称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在现场吃掉了这个橘子@@。

 
  同样是在武汉市@@,去年@@7月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某门户网站针对电视问@@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电视问@@政@@”持续热播@@,但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越来越多较真的人们用行动诠释着这样的道理@@:问@@政于民的意义不在于口头答复有多动听@@@@,而在于实际效果到底怎样@@。实际上@@,这也正是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的关键所在@@。
 
  从前几年的网络问@@政@@,到如今方兴未艾的电视问@@政@@@@,问@@政于民的形式不断更新@@,不过@@,问@@与被问@@的主体@@却始终没变@@——作为官民平等对话的平台@@@@,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都只是一种媒介@@,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官员的态度@@。问@@政于民当然是旨在体察民情@@、汇聚民智@@,但显然又不仅于此@@,如果仅止于现场的一问@@一答@@,而不能推动场下工作的开展@@,长此以往@@,不仅提问@@者兴趣索然@@,作答者也难免例行公事般照本宣科@@。倘若如此@@,不管问@@政的形式如何更新@@,充其量也不过@@是领导者展示个人魅力的秀场@@。
 
  毋庸讳言@@,在不少问@@政于民的过程中@@@@,往往仅停留于现场的@@“问@@”和@@“听@@”,场下的调查落实@@、督办反馈则少有下文@@。这样的尴尬@@,在老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受身体和@@视野的限制@@,老年人往往更青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反馈问@@题@@,然而@@,由于自身影响力有限@@,他们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如果问@@题@@“说了白说@@”,不可避免会损及政府@@形象@@,这显然有悖于问@@政于民的初衷@@。
 
  要想避免问@@政于民成为形象展示的舞台@@,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民意收集@@、处理@@、反馈机制@@,现场问@@答显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关键在于民众所反映的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反馈@@。实际上@@,现场问@@政不仅仅是一种倾听@@民声的方式@@,更多@@的还带有一种立此存照的意味@@——与群众呼声一同被记录在案的@@,还有领导的承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那些失信于民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此而论@@,一个健全的民意集纳机制@@,不仅应该有收集@@、处理@@、反馈程序@@,同时也应具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方@@“说了白说@@”,另一方@@“听@@了白听@@@@”。
 
  显而易见@@,只有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问@@政于民才能真正实现@@“场上访民意@@,场下解民忧@@”,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