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已经听说@@了@@,美国总统每年@@都要拣个日子@@,到国会发表一篇国情咨文@@,讲讲美国当前大势@@。你大概也看到了全球媒体对@@1月@@20日奥巴马所作@@2015年@@国情咨文讲话的@@报道@@:他大谈美国经济翻过危机一页@@,对内政外交乐观走势信心满满@@,提出@@N项号称要改善中产阶级生活的@@措施@@。如果你是美国政治粉@@,你大概还关注@@了共和党人的@@愤然回应@@,说@@奥巴马报喜不报忧@@,忽略反恐战线严重问题@@,发起@@“阶级战争@@”——他们决计不会让奥巴马所剩两年@@任期有好日子过@@。而奥巴马明知道共和党坐大的@@众议院不好对付@@,干脆任性地在讲话中戳他们泪点@@@@:“因为@@我两次@@大选都赢了@@。”

 
  所以@@,你也许会耸耸肩@@,觉得国情咨文无非就是一场秀@@,空谈误国@@,搞不搞都无所谓@@。不过@@,白宫可不这么认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白宫会使劲浑身解数@@,喊你去听国情咨文@@。
 
  演讲还有一周@@,白宫就开始连续给他们知道的@@所有邮箱发邮件@@。先是署名副总统拜登的@@@@,告诉你说@@今年@@的@@国情咨文演讲会是@@“提升版@@”,白宫网站的@@国情咨文专页将提供深入的@@图表数据@@@@,助你理解总统演讲的@@要点@@@@。“国父们肯定不敢相信@@,今天咱们还能这么看这演讲@@。”之后是白宫帮你考虑@@,下周二晚东部时间@@9点@@,“观看国情咨文的@@最佳方法@@”:电视@@、电脑@@、平板@@,总有一款适合你@@。又来一封@@,白宫说@@希望你告诉奥巴马总统自己最看重的@@政策目标@@,已经有@@20000人写信给总统了@@,你还有时间@@!倒数第二天@@,第一夫人米歇尔出场@@,说@@“今晚@@,巴拉克会坐在桌前温习演讲的@@每字每句@@,保证他的@@演讲讲出最重要的@@故事@@,也就是@@,你们的@@@@。”演讲当天@@,署名奥巴马本人的@@邮件压轴到达@@:“几分钟后@@,我就会向全国发表我的@@国情咨文@@。告诉我@@,到东部时间@@9点@@你会锁定频道@@。”
 
  如此宣传攻势@@,都是为了保证@@,国情咨文演讲作为一场秀@@,叫座依旧@@。
 
  曾经@@,美国人会像中国人看春晚一样@@,在一年@@之初的@@这个晚上@@,锁定电视@@频道观看总统的@@国情咨文讲话@@。据@@统计@@,过去二十年@@平均每年@@收看国情咨文的@@人数是@@4230万@@,占美国人口的@@@@13%以上@@。
 
  国情咨文和美利坚合众国同龄@@。美国宪法就规定了@@,总统必须@@“不时地@@”(from time to time)向国会报告本国当前大势@@。首任总统华盛顿很自觉地一年@@一度发表国情咨文@@。早前的@@国情咨文多以书面形式报呈国会@@。但自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1913年@@国情咨文起@@,总统亲自到国会口头作报告就成了传统@@。1965年@@,约翰逊@@(Lyndon Johnson)决定要在夜间电视@@黄金时段向全国电视@@观众直播国情咨文讲话@@。从此@@,国情咨文趁电视@@文化的@@东风@@,成为美国一年@@一度的@@政治春晚@@。
 
  自奥巴马上任@@,国情咨文收视率逐年@@下跌@@,据@@尼尔森@@(Nielson)统计今年@@只有@@3170万@@人@@。不过@@谁还在乎收视率呢@@,奥巴马演讲的@@一小时内@@,推特上发出了@@260万@@条讨论@@#SOTU的@@推文@@。SOTU这个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的@@简称@@,以前用起来只是简便@@,但到了@@Twitter时代@@,就成了少占用@@140个字符的@@必要@@。演讲稿在网站上实时发布时@@,早就埋好了便于分享@@的@@按钮@@。奥巴马那句任性的@@@@“我两次@@竞选都赢了@@”,就产生了@@44000条推@@。YouTube上的@@白宫频道@@、《纽约时报@@》频道都直播了国情咨文演讲@@,加起来也有@@40几万@@的@@点@@击量@@。
 
  演讲结束@@了@@,但节目待续@@。趁国情咨文的@@温度还在@@,白宫在演讲次@@日举行@@“大块奶酪@@日@@”,邀请网民到白宫网站上@@,跟内阁官员们提问互动@@。这其实@@是抄的@@@@《白宫风云@@》里的@@桥段@@——这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剧里@@,讲过一个故事@@:杰克逊@@(Andrew Jackson,1829-1837年@@在位@@)总统有次@@搞来了一块两吨多重的@@巨型奶酪@@,敞开白宫大门@@@@,邀请广大美国百姓来与他畅所欲言@@。其实@@,关于@@“大块奶酪@@”的@@真实故事@@,据@@Mentalfloss网站的@@考据@@@@,很可能只是某位退伍军人兼奶酪能手送给了杰克逊@@总统几块巨大奶酪@@,杰克逊@@总统一家实在吃不完@@,奶酪又开始发臭@@,只好搞了一次@@万@@人@@集会把奶酪迅速派光@@。
 
  奥巴马的@@白宫可不打算去跟@@《白宫风云@@》的@@编剧就历史细节较真@@,只要能吸引民众@@,尽可以拿来主义@@。奥巴马没搞来一块真的@@奶酪@@,但是承诺要学习杰克逊@@总统@@,敞开白宫的@@@@(数字@@)大门@@。这一天内@@,白宫安排了内阁各部门的@@@@36名高官各自一小时的@@时间在线答问@@,网友尽可通过@@Twitter、Tumblr、Facebook、Instagram提交问题@@。虽然真正回答的@@问题不多@@(国务卿克里在他的@@一小时时段里只答了@@8个问题@@),但白宫@@“大块奶酪@@日@@”的@@自嘲式视频在@@YouTube上狂赚@@75万@@点@@击量@@(2000多人点@@赞@@,500多人点@@损@@)。
 
  第三天的@@网宣攻势@@,是奥巴马接受三位@@YouTube人气天王的@@采访@@:来自加州的@@白人妙龄少女@@Bethany Mota(她在@@YouTube上主要谈时尚@@、彩妆@@、DIY手工@@)、GloZell Green(黑人女喜剧演员@@,主打搞笑生活片段@@)、年@@轻小伙@@Hank Green(和他兄弟二人做的@@视频主要谈教育@@、环境@@、时事等话题@@)。拜三位人气@@,这段视频采访点@@击量三天内逼近@@125万@@。奥巴马和一群爱玩的@@年@@轻人混在一起奇怪吗@@?你不知道@@,他的@@国情咨文演讲所用词汇@@,据@@Vocativ网站测算@@,相当于美国@@14岁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网络@@2.0时代@@,政治还拽什么精英呢@@。
 
  所以@@,国情咨文早已不是一篇文稿@@,而是一场嘉年@@华@@。国情咨文这一二百多年@@的@@传统搭台@@,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手段唱戏@@。这场嘉年@@华政治秀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不见得是奥巴马宣布的@@新政策引来多少好评@@,或是奥巴马多大程度上说@@动了共和党冰释前嫌@@。而是引来多少民众的@@围观@@,激起他们七嘴八舌的@@兴致@@——严肃也好@@,吐槽也行@@。因为@@,只要大众不遗忘政治@@,不认为公共政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民主就还有希望@@。如果民众还发现政治挺有趣的@@@@,自己还能找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吐槽@@、发声@@、乃至行动@@,那就更好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