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根治多年@@未解的@@“信息孤岛@@”难题@@,中央正在推进一场攻坚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文件列入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改革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也正在加速推进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国办将目标细划为@@19项重点任务@@,分工到各部委@@@@,并将对落实工作进行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
 
  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基本建成@@,政务@@内网正由国办直接负责推动各部门@@、地区加快建设@@,预计两年@@内基本建成@@。
 
  “国务院已经决定@@,将全面推进建设全国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系统@@,这将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一个纵横贯通的信息协同共享通道@@,循序渐进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主任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迁网行动@@
 
  “信息孤岛@@首先就体现在网络分离上@@。”杜平说@@。
 
  中国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从@@部门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各部门有自己的专网@@,一个部委一个工程@@,一个办@@(厅@@、局@@)一个信息系统@@,投资浪费@@、重复采集@@、重复建设等问题@@非常突出@@。由于标准不一致@@,相互隔离@@,各部门投入越多@@,信息壁垒就越高@@,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就越严重@@。数据共享和交换困难重重@@。
 
  “十二五@@”期间@@,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被提上议事日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曾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各部门不允许独立自建专网@@,而对于已建成的专网@@,要求涉密的迁移到政务@@内网@@,非涉密的迁到政务@@外网@@。
 
  “政务@@内网是物理隔离的@@,独立于互联网@@之外@@,这个工程量很大@@,现由国办直接负责推动建设@@;政务@@外网通@@过防火墙和互联网@@逻辑隔离@@,走互联网@@的通道@@,用身份认证@@、数字认证进入@@,不需要单独建网@@。”杜平告诉记者@@@@,政务@@外网是公共通道@@,各部门各地区政府@@非涉密信息都无须再建专网传输@@,这将大大减少财务成本@@,而且能够统一保障网络安全@@@@,并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据了解@@,政务@@外网由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负责建设@@,2013年@@开通@@,带宽@@155M,对各部委@@免费开放@@。实际应用中却不尽如人意@@,“叫好不叫座@@”。
 
  比如@@,政务@@外网通@@过专线接入方式覆盖了@@90多个中央政务@@部门@@,却只有@@26个部门使用@@,且主要用于开视频会议@@。
 
  “尽管是免费的@@,很多部门却不愿意在这个高速路上走车@@,宁愿挤在自己带宽@@顶多@@10M的羊肠小道上@@。”杜平表示@@。
 
  不愿意使用的根本原因@@,一是数据垄断@@,二是为了部门养队伍@@,三是财政分灶吃饭的心态@@。
 
  此次@@国办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现有业务专网应用进行合理分类@@,分别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但依然是原则性要求@@,约束力有待提高@@。
 
  “要打破@@信息孤岛@@@@,就必须把部门和地方各自建设专网这条路卡死@@。新建的严格控制@@,老的逐步迁移@@。近两年@@新建专网卡住了@@,但还有已建专网在不断扩带宽@@@@。”杜平表示@@。
 
  数据整合@@
 
  长期以来@@,各部委@@、省市都在大力兴建数据中心@@。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各个中心的数据接口@@、信息编码五花八门@@,导致里面的信息出不去@@、外面的信息进不来@@,互相之间不联通@@。
 
  “用公共财政采集的公共基础数据@@,正在变成部门化@@,并慢慢转移成私有化@@。”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前述国办指导性文件的任务分工中@@,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重点@@。国办牵头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可开放的信息资源分别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平台@@上普遍共享@@;发改委@@、公安部@@、工商总局@@和测绘地信局@@等分工负责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发改委@@、工信部负责研究建设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
 
  杜平介绍@@,国家信息中心基于政务@@外网承担国家法人库数据交换平台@@及跨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在保证@@“网通@@”的情况下@@,正在向@@“数聚@@”的阶段迈进@@,已经在大规模跨部门信息共享@@上找到了突破口@@。
 
  “数据整合@@,理想的情况是分级整合@@。”宁家骏表示@@,将来一个城市至多有一两个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级地方和@@66个市县区开展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出现不少成功案例@@。
 
  比如@@,陕西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自@@2002年@@以来@@,已承载@@40个省级单位的@@111个系统@@,建设资金降低了@@50%,基础信息共享@@率达@@55%以上@@。
 
  标准建设@@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从@@2002年@@至@@2012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花费逾@@6000亿元@@。且基本还是以部门@@、地方自建自用为主@@,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了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力求解决信息重复采集@@@@、部门垄断@@、共享困难等问题@@@@。然由于始终未见相关实施细则@@,加上法律效力也有所欠缺@@,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此次@@国办文件一大特色是对各部门接下去的工作分工明确@@,在信息资源目录梳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及网络安全@@和涉密信息保护等方面都专门指定负责推进的部门@@,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落实时间表@@,也没有明确的监督评估细则@@。
 
  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也正加速推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长石友康告诉记者@@@@,国家标准委批准了@@24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项目计划@@,涉及总体@@、技术@@、服务@@、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目前@@,已完成了@@9个标准的制订@@,已通过@@6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剩下的@@9个将在@@2016年@@之前完成@@。
 
  但是@@,“这些国家标准是推荐性的@@,只有跟安全@@相关的是强制性的@@。”石友康指出@@,这意味着即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最终完成@@,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