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畅想这样的情景@@:科技部门正准备给予某企业资金扶持@@,审查时发现该企业欠缴社保费用@@,遂取消了其资格@@;纪检部门的监测系统@@自动跳出红色预警信息@@,显示某官员的大舅子名下突然多出@@3套房产@@,该官员被列入@@“疑问名单@@”;税务部门发现某企业的实际纳税额跟用电量严重不符@@,怀疑是报税偏低@@;城市规划部门在@@某小区@@附近增设了固定菜市场@@,而这正是基于数据分析机构提供的@@《流动小贩数据分析报告@@》;某社区@@的综合巡查@@员在@@巡查@@时发现某小店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用手持系统@@上报时发现@@,该小店的经营许可证号涉嫌造假@@……

 
  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系统@@之后@@,这些设想中的情景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但如今@@,政府@@各系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存在@@严重的割裂和壁垒@@。即便手持二代身份证@@,普通民众很多时候也必须去请一个@@部门不断向另一个@@部门开具证明@@,证实@@“我妈是我妈@@”。
 
  而广东佛山市的南海区@@@@,已经在@@试水打破林立的@@“数据烟囱@@”。全国首个@@区@@一级数据统筹机构@@—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已经挂牌成立一年@@。区@@级政府@@进行数据统筹是否可行@@?对政府@@治理会带来哪些改变@@?现实推进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天花板@@”?
 
  艰难的@@“共享@@”
 
  目前@@,南海区@@建成的数据资源目录平台@@和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工商@@@@、质监@@、劳动@@、社保等@@65个@@单位的数据注册@@、查询@@、共享@@和交换@@。截至@@6月@@9日@@,注册数据表已多达@@1083个@@,数据指标@@12706项@@,数据交换总量超过@@4000万条@@。
 
  数据的迅速@@“打通@@”得益于各部门已有的数据集@@,以及南海区@@本身较好的电子政务@@发展条件和历史积累@@。南海在@@@@1998年就提出了创建@@“信息市@@”战略@@,15年前就成为国家科技部的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南海区@@的数据统筹局亦是@@“高规格@@”—直属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而广东省级别的大数据@@管理局@@,则是挂靠在@@广东省经信委之下@@。
 
  “高规格@@”暗示了一种地方高层驱动的协调角色@@。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局长潘永桐告诉@@《南风窗@@》记者@@,有些部门想要拿到别人的数据@@,但要他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又有很多顾虑@@。“更多@@的是怕承担责任@@。他对数据统筹也不是很明白@@,共享@@之后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效果@@,就会有点恐惧@@。一些部门领导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给你数据@@,我一点损失都没有@@。”
 
  最经常被担心的是@@“隐私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但实际上@@@@,“向公众公开@@”与@@“业务部门内部共享@@@@”是两个@@概念@@。换而言之@@,不同数据可以先明确公开的级别@@,再确定是开放权限给一定级别的高层@@,还是单个@@部门内部互联@@,或是让业务工作紧密相关的几个@@部门共享@@@@,抑或是完全开放给公众@@。开放之前也可将数据@@“脱敏@@”,隐去具体人员名字等等@@;而每次@@的查询@@也都会在@@网上留下痕迹@@,可以追溯@@。
 
  南海区@@数据统筹局目前@@选择的方针是@@“统筹而不替代@@”,哪些数据可以公开@@、公开到什么级别@@,仍然交由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和与@@上级@@沟通的情况去自己决定@@。潘永桐透露@@,真正的保密数据在@@南海区@@目前@@统筹的整个@@数据里面不到@@5%。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具体公开级别@@,许多条线的@@“上级@@部门@@”都没有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甚至在@@南海区@@@@,也还停留在@@@@“清家底@@”的阶段@@,哪些部门有什么数据@@,不仅彼此间不知道@@,一些部门自己内部也都没有编制数据目录@@。大量的数据一边产生一边@@“沉睡@@”。
 
  实际上@@,部门之间早就对彼此的数据有共享@@需求@@,这也让南海区@@数据统筹局试图通过@@“利益诱导@@”而非单纯的行政命令去推进数据统筹@@,让各部门切实尝到数据统筹的好处@@。
 
  例如@@,检察院要查清一些官员的资产情况@@、出入境情况等等@@,查起来非常麻烦@@,而数据统筹以后就方便了很多@@,比如可以方便地发现哪位官员一年去了@@40次@@澳门@@,然后再进一步筛查到底是去@@“买奶粉@@”还是去赌博@@,腐败预防机制随之完善@@,也提高了检察院的工作效率@@。
 
  然而@@,即便是各项@@数据顺利得到开放许可@@,也只是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数据统筹倒逼政府@@改革@@
 
  接下来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数据打架怎么办@@?工商@@、质检@@、人社等等@@,哪个@@部门的数据最准@@?数据公开前需要进行清洗比对@@,不同部门对同一个@@数据的测量结果都不一样的时候@@,以谁的为主@@?
 
  “共享@@的时候会有个@@提质的过程@@,因为很多数据@@,真的是不规范的@@。”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林莉说@@。
 
  而数据比对之后@@,一旦确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就不再仅仅是@@“改个@@数据@@”的问题@@@@。采集数据的各部门需要相应地修改原来的流程@@、采集方式@@、人力配置等等@@,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数据统筹工作牵涉的决不仅仅是数据问题@@@@,它与@@政府@@本身的改革深刻关联@@。在@@过去@@,社区@@居委会的集中管理功能比较弱化@@,许多部门条线都会分别委派人员直接深入到基层@@。这会导致@@“进行安监@@检查的人员发现消防隐患却不须报告@@”,因为并非自己管辖领域@@。
 
  目前@@,南海区@@数据统筹局通过主推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将消防@@、安监@@、城管等等各个@@条线的基层巡查@@处置工作@@“多线合一@@”,形成@@“新型的社区@@网格化@@”。一名巡查@@员需要对辖区@@进行多达@@202项@@事务@@“立体化@@”巡查@@,并即时上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由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处理@@@@。
 
  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网格化巡查@@处置员郑肖桃对@@《南风窗@@》记者@@感叹道@@:“工作量明显大了好多@@!”各个@@部门都对她进行了培训@@,以熟悉不同条线的不同检查内容@@。此外@@,南海区@@数据统筹局还将建成的地图库@@、企业库@@、人口库与@@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相关联@@。此举一是方便网格巡查@@员随时查询@@到被巡查@@单位的信息@@,二是能记录所有的巡查@@路线@@,监督巡查@@员的工作@@。
 
  这一变化不仅对基层巡查@@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直接加重了社区@@居委会的权责@@,将原本分散在@@各个@@条线的基层工作集中到了社区@@进行统一指挥@@。另外@@,过去在@@分割式巡查@@中被忽略的许多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让一些条线的上级@@联动部门业务工作量陡增@@。
 
  信息共通@@、多级联动与@@系统@@共享@@@@,倒逼政府@@调整相应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划分@@,也会让原有的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更加精细化@@。数据记录的不仅是所有巡查@@员每天的所有巡查@@路线@@,更是政府@@部门详尽的@@“数据化履职报告@@”。
 
  林莉认为@@,南海区@@的数据统筹工作将按@@“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政府@@职能部门@@、镇@@街的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第二步是将数据提供给人大@@,用以汇报政府@@行政绩效情况@@;第三步则是依据数据授权级别向社会开放数据@@。
 
  哪些部门干了很多活儿@@?哪些部门人员配备不少@@,但绩效不高@@?哪些单位在@@信访@@、网络爆料@@、投诉电话等等各个@@渠道受到的投诉最严重@@?汇总后的数据将对政府@@绩效@@、官员考核@@、部门机构的人员配置乃至财政拨款等等方面提供分析和改革参考@@。
 
  南海区@@政府@@的@@“军机处@@”—这是佛山市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给数据统筹局的定位@@。然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必须以@@“数据山头@@”的打通@@为前提@@,而这在@@很多时候会超过区@@一级所能涉及的范畴@@。
 
  真正的统筹在@@@@“上级@@”
 
  在@@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各个@@部门条线其实一直在@@开发自己的垂直化管理系统@@@@,有一些系统@@很快便因为@@“不接地气@@”或者外包公司更换等等原因而中途夭折@@,有一些系统@@则发展得较为成熟@@。
 
  在@@城管领域@@,佛山市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运营数字城管系统@@@@,并且正是在@@南海区@@率先运营@@,已经覆盖到市@@、区@@、镇@@、村四级@@。与@@社区@@网格化平台@@相似@@,南海区@@城管系统@@的信息采集员会将发现的情况拍照上报@@,再由区@@@@数字城管中心将信息流转派遣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接单@@”处理@@。
 
  系统@@“交叉@@”,让一些单位被@@“夹在@@中间@@”。“目前@@,区@@数据统筹局跟佛山市城管局没有沟通过@@,跟我们这边沟通得也是极少@@。”南海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人对@@《南风窗@@》记者@@直言@@,数据统筹确实是趋势@@,但他最担心的还是上级@@部门@@的统一考核@@,因为数字城管在@@整个@@考核中占的比例很大@@,而南海区@@这方面的成绩过去一直很好@@。
 
  一旦南海区@@全面推行@@“新型的社区@@网格化@@”,壁垒是打破了@@,但各部门又如何参与@@本条线系统@@统一的业务考核@@?该位负责人的比喻很形象@@:“一个@@爹有@@5个@@儿子@@,把一项@@工作交给哪个@@儿子@@@@,对爹来说都是一样的@@,但这对@@5个@@儿子@@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此外@@,越往上级@@走@@,其所管理的数据量也就愈加庞大@@。
 
  但潘永桐认为@@,“确实太多的壁垒在@@里面了@@”。除了政策的壁垒@@(保密规定@@)和体制的壁垒@@(条线管理分割@@)之外@@,还包括上面掌握的数据不给下面@@—“他们觉得这些数据由他们来管就行了@@”。实际上@@,基层人员对数据十分渴求@@,这些数据很多时候能直接帮助他们对具体决策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看@@,无论是从数据量的多少@@、开放权限的划定还是人员考核标准@@、机构设置@@,抑或是数据统筹本身的工作性质来看@@,似乎都在@@呼唤更高层级的统一动作@@,甚至要达到中央层次@@@@。
 
  “没有一个@@部门有强大的力度来推动数据统筹@@,而且这个@@部门要高于其他部委@@,可是到了国家层面还有军队系统@@@@、党的系统@@@@、法院系统@@等等@@。”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副教授向@@《南风窗@@》记者@@表示@@,他对全国范围数据统筹工作的判断是@@“难度非常大@@”。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及官员已经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互通的好处@@,但是@@,许多政府@@部门对自身定位和治理角色的理解仍然没有@@“更新@@”。这也意味着@@,如果政府@@不向高效率@@、“服务型@@”转变@@,那些日@@益重要@@、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可能也只是增加了各部门维护部门利益的砝码@@,依旧难以打通@@@@。对此@@,郑磊表示@@:“数据是公共财产@@。数据放在@@你的部门里@@,但你用的是国家财政的钱@@,各部门只是数据的保管员@@,数据统筹局也只是个@@更大的保管员而已@@。”
 
  在@@6月@@17日@@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了@@“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提出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高层的推动@@,或将给基层的创新带来更多@@的支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