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网络世纪@@。互联网@@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播方式@@,自产生以来一直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方面@@,其作为工具性的技术变革@@,已经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另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拥有@@12亿@@手机用户和@@400万家网站@@,5亿@@微博用户@@,5亿@@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上网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另一方面@@@@,它深刻改变了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与腾讯微博联合发布的@@《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政@@务@@微信认证数也超过了@@5000个@@。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Toffler)在其@@《预测与前提@@》一书中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所有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网络问政@@@@@@”的兴起@@,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逃脱@@“互联网@@政@@治@@”的侵袭@@。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对政@@府@@执政@@思维和运行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给我国政@@府@@治理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网络问政@@@@@@的内涵@@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政@@务@@发展到成熟期推行的一种互联网@@政@@治@@形式@@,指公民与政@@府@@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和活动@@,一般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网络制度@@、网络运行机制和网络信息等核心要素构成@@。其内涵主要包括@@:首先@@,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义上看@@,是在互联网@@上交换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关系信息的政@@治现象@@;狭义上看@@,特指在互联网@@上客观存在@@的@@、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关于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资讯互动@@。其次@@@@,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参与的过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评政@@@@、问事于政@@府@@@@;另一方面@@@@是政@@府@@通过网络了解舆情民意@@、问计于民@@。再次@@@@,网络问政@@@@@@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具有方便性@@、及时性@@、平等性@@、直观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
 
  网络问政@@@@@@的理性来源@@与现实价值@@
 
  网络问政@@@@@@的理性主要源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与国家契约逻辑的规定性以及公共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是网络问政@@@@@@的前置条件@@。网络问政@@@@@@作为互联网@@政@@治@@的重要形式@@,其物质前提来自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如前所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为工具性的技术变革@@,事实上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我国的政@@府@@治理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大军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从政@@治@@、社会@@、文化等角度对互联网@@的意义@@、价值和本质提出新的理解@@,为提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空间@@开拓了新的可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问政@@@@”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契约关系是网络问政@@@@@@的基本依据@@。现代政@@府@@治理的实质是人民通过社会@@公约@@(宪法和法律等@@)授权并委托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履行公仆的职责和义务@@。网络问政@@@@@@是基于社会@@契约的公共性理念的公共活动@@,是政@@府@@与公民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的桥梁与通道@@。公民与国家的社会@@契约关系决定了政@@府@@在网络问政@@@@@@中要坚持普遍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互动原则@@、开放原则@@、责任原则和法治原则@@,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对网络表现出的开明从政@@姿态@@,源于对权力与权利的深刻认识@@。
 
  追求公共利益是网络问政@@@@@@的本质属性@@。对政@@府@@公共性的探讨形成网络问政@@@@@@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理念@@。所谓公共性@@,即政@@府@@产生@@、存在@@、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目标@@、公共利益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网络问政@@@@@@的产生源于社会@@公共需要@@,网络问政@@@@@@“为公众所共用@@”的性质决定了其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增进公民权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是网络问政@@@@@@的一块基石@@。
 
  网络问政@@@@@@的现实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政@@治层面分析@@,网络问政@@@@@@为网民搭建了一个@@自愿参与政@@治@@、表达政@@治意愿的通道和平台@@@@。首先@@,网络问政@@@@@@促使@@整个@@社会@@进入全民表达的时代@@,弥补了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问政@@@@渠道不足的缺陷@@。其次@@@@,网络问政@@@@@@提供了一个@@实践民主的新形式@@,在互联网@@中@@,人们不受空间@@限制而集结于某一公共@@“场所@@”,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言论@@,经过交流和互动形成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网络意见领袖的引领下达成一个@@多数人认同的意见@@,最终形成网络政@@治舆论@@,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网络问政@@@@@@正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将原本被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使@@公民直接表达政@@治意愿成为现实@@,推动中国政@@治进入一个@@新的空间@@@@。
 
  第二@@,从社会@@层面分析@@,网络问政@@@@@@对于释放社会@@压力@@、促进公众心态日@@趋成熟化和理性化具有重要意义@@。改革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在从旧体向新体转变过程中必然伴生一个@@社会@@心理承受力问题@@。通过网络问政@@@@@@的社会@@心理宣泄渠道@@,有利于消除社会@@心理障碍@@,促进社会@@公众心态日@@趋成熟化和理性化@@。同时@@,网络问政@@@@@@也是协调政@@府@@和民众关系的润滑剂@@,有利于缓解目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
 
  第三@@,从行政@@层面分析@@,网络问政@@@@@@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具有重要价值@@。一是有利于政@@府@@把握社会@@运行的准确信息@@,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二是有利于公民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提升政@@府@@回应力@@,增进政@@府@@的合法性@@。三是推进政@@府@@流程再造@@。网络问政@@@@@@本身就是流程再造的产物@@,它打破了行政@@层级的困扰@@,重组并优化了政@@府@@的行政@@业务流程@@,使@@“虚拟机构@@”“网上办公室@@”“政@@务@@超市@@”“无缝隙服务@@”成为可能@@。
 
  推进网络问政@@@@@@的规范化运行@@
 
  一是出台网络问政@@@@@@发展规划@@@@。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等新媒体@@,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新渠道@@。有序推进网络问政@@@@@@@@,必须坚持全局谋划@@,将网络问政@@@@@@的信息资源@@、制度资源@@、监督资源@@、管理和服务资源加以整合运用并集成创新@@,采用最切实的策略@@、最经济的路径@@、最管用的手段@@,对网络问政@@@@@@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作出整体规划和分期部署@@,并将网络问政@@@@@@纳入各级政@@府@@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是完善网络问政@@@@@@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主题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就是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发挥法治对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重点是按照科学立法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首先@@是制定相关法律@@。应该看到@@,现行法律体系对网络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应在遵循网络立法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结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网络问政@@@@@@法@@》。该法应以党和政@@府@@对网络问政@@@@@@的规范运行为基本诉求@@,体现规范网络秩序和不妨碍公民政@@治参与@@自由的基本要求@@,以赋予政@@府@@义务为主要形式@@,把网络问政@@@@@@打造成为公众积极参与并进行意见表达的通道@@。其次@@@@是强化网络问政@@@@@@平台@@的依法管理和服务@@。一方面@@要重视和汲取网民意见@@,充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要对利用网络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整治网络秩序@@,促进网络问政@@@@@@的有效运行@@。
 
  三是制定网络问政@@@@@@工作标准@@@@。制订科学的网络问政@@@@@@工作标准@@,是政@@府@@实现网络问政@@@@@@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制定网络问政@@@@@@工作标准@@,有利于增强政@@府@@网络问政@@@@@@的规范性@@,提高网络问政@@@@@@的品质@@,促进政@@府@@网络问政@@@@@@能力的提升@@。标准是网络问政@@@@@@更高层次@@的规范@@,是根本的制度准则@@,适用于网络问政@@@@@@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政@@府@@网络问政@@@@@@工作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标准时应注意考虑标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标准体系设计的规范化以及共性@@、个@@性标准的有机结合等@@。
 
  四是加强网络问政@@@@@@模式研究@@。首先@@是加强网络问政@@@@@@的运行流程研究@@,实现网络问政@@@@@@运行流程合理@@、风险防范详尽@@、责任归属明晰@@、相关对策完备的基本规范@@。其次@@@@是设计网络问政@@@@@@风险防控模式@@,建立健全网络问政@@@@@@的风险防控机制@@。再次@@@@是找准网络问政@@@@@@运行模式的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网络问政@@@@@@机制体系@@。强化廉洁自律机制@@,构建制度约束机制@@,创新科技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等等@@。最后是研发@@“网络问政@@@@@@监管服务系统@@”,实现动态化管理@@。
 
  五是推进网络问政@@@@@@工具创新@@。首先@@要创新政@@府@@网络问政@@@@@@能力工具@@。建立完善网络问政@@@@@@工作制度@@;实施@@“信息管理@@、资源整合@@、平台@@服务@@”三大战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标杆管理等方法@@。其次@@@@要创新网络问政@@@@@@机制工具@@。尊重政@@府@@运行规律@@、市场运行规律和社会@@运行规律@@,推进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网络问政@@@@@@@@。最后要创新具体网络问政@@@@@@工具@@。如网络问政@@@@@@信息发布@@、网络问政@@@@@@回应@@、网络问政@@@@@@评估@@、网友留言办理机制@@、人机对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等@@。
 
  (本文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政@@府@@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1BZZ04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