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有市民反映一些政府@@@@App更新不及时@@,且该问题长期存在@@,一直得不到解决@@。今年@@@@3月@@,有记者曾体验北京@@17款政府@@@@App前@@,发现其中部分存在下载难@@、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等问题@@。对此@@,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开发手机@@App本意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但如果只开发不运营@@,那么这些@@App便成为摆设@@,造成资金浪费@@。(8月@@13日@@《新京报@@》)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及机关单位纷纷开通@@App应用程序@@,旨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政务@@@@、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如被媒体称为反腐利器的@@,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App),就很好地实现了访客与中纪委的互动@@,有力推动了形成全民反腐的态势@@。
 
  然而@@,与这类政务@@@@App很给力相比@@,有些政务@@@@App显得相当寒碜@@。记者光体验北京这@@17款政府@@@@App就发现不少存在下载难@@、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等问题@@,若放眼全国@@,恐怕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为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是经费紧张导致@@App难以为继@@,还是人为懒惰导致@@App实用性不强@@?原因或许很多@@,但在我看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既然开通了@@App就应该尽量发挥其功效@@,成为摆设的@@App还不如不开通@@。
 
  尽管时至今日@@各级政府@@以及部门网站普及率已经接近@@100%,但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互动情况不回应@@、办事服务不实用等@@“四不@@”问题一直如影随形@@,常被民众所诟病@@。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就在日@@前@@@@,普查第一阶段统计摸底已经结束@@@@。从摸底结果看@@,全国共上报政府@@网站@@@@85737个@@,其中需要关停整改的各级政府@@网站@@达@@6373个@@。
 
  诚然@@,从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再到政务@@微信@@,再到当前@@的政务@@@@App,既是信息技术现实运用的一个@@佐证@@,也是政府@@及时构建为民服务新平台@@的重要体现@@。但赶时髦构建为民服务平台@@只是一个@@开端@@,甚至说只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态度@@,关键还在于@@开通之后的实效性@@。如果为了开通而开通@@,则很容易使新技术在政务@@运用中沦为一个@@面子工程@@,久之@@,不仅花了钱不说@@,民众也会因得不到真正实惠而反感@@。
 
  说到底@@,为民服务的工具@@、从来不缺少手段@@,但任何工具和手段绝不是刷一刷存在感就完事了@@,亮出来之后更要力求给民众持续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应是根本目的@@,也是民众始终最看重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