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是@@@@技术@@与@@政务@@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和@@设备等硬条件@@@@,也取决于非技术@@因素@@,诸如管理@@、法制@@、信用@@等软条件@@@@。电子@@政务@@@@存在信用@@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防范和@@监管@@,就有@@可能出现信用@@问题@@甚至严重的信用@@危机事件@@,损害电子@@政务@@@@的形象@@,甚至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前途@@。电子@@政务@@@@不仅要以其高效@@、透明@@、便捷@@、互动的优势获得生存地位@@,更需要以其安全@@、可信@@的品质赢得人们的信任和@@认可@@。如果没有@@诚信@@@@,当政务@@微博@@、微信成为中@@伤他人的利器@@,政府@@网站@@成为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时@@,谁还愿意接受它@@、使用@@它@@?当电子@@政务@@@@平台@@@@成为公众需要重重设防之日@@,也就是@@其走向@@衰败之日@@。[1]电子@@政务@@@@的信用@@乃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石@@,对此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电子@@政务@@@@信用@@@@:各级政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中@@国政府@@的意志和@@战略选择@@,作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子@@政务@@@@信用@@@@,是@@当前@@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所谓新问题@@新在@@:电子@@政务@@@@的信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与@@现实政府@@@@的信用@@相比@@较@@,有@@共性更有@@特殊性@@,治理策略和@@手段有@@所不同@@,而目前@@对电子@@政务@@@@信用@@@@涉及的诸多问题@@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所谓新挑战@@新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信用@@度本身不高@@,电子@@政务@@@@信用@@@@风险源较多@@,使风险压力加剧@@。而我们应@@对信用@@风险的准备还不充分@@,能力还有@@欠缺@@,与@@现实公众的要求@@@@差距较大@@。当然@@,电子@@政务@@@@的出现@@,也为政府@@信用@@治理带来机遇@@,但目前@@当我们在意识@@、道德@@、法制@@、技术@@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的情况下@@,总体上挑战大于机遇@@。
 
  (一@@)树立全面而科学的电子@@政务@@@@信用@@@@观@@
 
  “电子@@政务@@@@信用@@@@”的概念包含@@“电子@@政务@@@@”和@@“信用@@”两个部分@@,目前@@在使用@@中@@两者均有@@多个相关术语@@,如前者有@@@@“电子@@政府@@@@”,后者有@@@@“诚信@@”。而且@@,学术界对@@“电子@@政务@@@@”“信用@@”的理解@@和@@表述也不尽一@@致@@,这就给作为合成概念的@@“电子@@政务@@@@信用@@@@”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
 
  综合现有@@认识@@,“电子@@政务@@@@”可以被简单理解为@@:是@@现实中@@的实体政府@@@@(后文简称@@“现实政府@@@@”),运用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和@@网络化平台@@@@。如果把@@“电子@@政务@@@@”视为一@@个名词概念@@,可以被理解为电子@@化的@@“政府@@事务@@”,是@@“电子@@政府@@@@”的内容形式@@,突出了内容导向@@@@,有@@别于电子@@商务@@@@;如果把@@“电子@@政务@@@@”视为一@@个动词概念@@,可以被理解为电子@@政府@@@@的@@“政务@@活动@@(工作@@)”。
 
  目前@@,“信用@@”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与@@“诚信@@”概念虽有@@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常常被混用@@。“信用@@”概念最早用于经济学中@@@@,指在经济活动如借贷关系中@@双方对契约的遵守@@,后来用于人际交往中@@@@,意指诚实守信@@,重然诺@@,不弄虚作假@@@@,成为道德@@范畴中@@的一@@个普遍概念@@。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现实中@@对@@“信用@@”“诚信@@”的理解@@比较感性和@@单一@@@@,多指真诚@@、不隐瞒作假@@、守规则@@。如果将@@其简单套用于对@@“电子@@政务@@@@信用@@@@”的理解@@,就失之片面@@、狭隘@@。“电子@@政务@@@@信用@@@@”的外延@@,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电子@@政务@@@@信息和@@程序的真实性状况@@。即电子@@政务@@@@发布的信息@@、电子@@政务@@@@办事服务流程等是@@否真实@@、客观@@、合法@@。这是@@基于对信用@@的通常理解@@,目前@@已有@@研究中@@大多数就侧重于此类认识@@。
 
  第@@二@@@@,电子@@政务@@@@的履职状况@@。电子@@政务@@@@以现实政府@@@@为依托@@,电子@@政务@@@@的履职行为@@,其实是@@现实政府@@@@履职行为的再现和@@反映@@。政府@@部门有@@其法定的公共职责或义务@@,从信用@@的本质来看@@,政府@@部门履行其法定职责@@,且尽职尽责@@,体现的正是@@信用@@的契约精神@@。因此@@,电子@@政务@@@@的履职状况@@显然应@@该属于信用@@范畴@@,如果出现不作为@@@@、不尽责@@,或敷衍塞责行为@@,就是@@一@@种失信表现@@。
 
  第@@三@@@@,电子@@政务@@@@对公众诉求@@的回应@@状况@@。回应@@公众诉求@@@@,是@@对民主政府@@的基本要求@@@@@@,而电子@@政务@@@@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求@@”必@@“应@@”,体现的是@@电子@@政务@@@@的一@@种责任@@、一@@种信用@@意识和@@能力@@。如果电子@@政务@@@@对公众诉求@@不予回应@@@@、不及时回应@@@@,或回复信息陈旧@@、公式化@@,或官话@@、套话@@、空话连篇@@,那无疑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表现@@。可见@@,电子@@政务@@@@对公众诉求@@的回应@@状况@@也属于信用@@范畴@@。
 
  从以上关于电子@@政务@@@@信用@@@@外延的界定可以发现@@@@:电子@@政务@@@@的信用@@状况@@,不仅可以反映电子@@政务@@@@@@(政府@@)的伦理价值取向@@@@,还能反映电子@@政务@@@@的服务效能@@、水平@@。同时@@,“信用@@”外延的多重性特点表明@@:“信用@@”可以成为电子@@政务@@@@评估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与@@电子@@政务@@@@的公众满意度也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信用@@@@可以概括为@@“电子@@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中@@的诚实守信状况@@、履职状况等行为表现的综合反映@@”。其本质是@@依法运行@@、法制@@行政@@。因此@@,理解电子@@政务@@@@信用@@@@@@,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发布的真假虚实上@@。过于狭隘@@的理解@@不利于对电子@@政务@@@@信用@@@@问题@@有@@全面认识@@。我们应@@该树立大信用@@观@@,从电子@@政务@@@@的各应@@用领域@@、各运行阶段@@、各载体形态进行全面分析@@,以发现@@信用@@风险源@@,及时预测预警@@,有@@效预防和@@解决信用@@问题@@@@。
 
  (二@@)当前@@电子@@政务@@@@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电子@@政务@@@@信用@@@@虽然与@@现实政府@@@@信用@@密切相关@@,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电子@@政务@@@@的信用@@形成@@及其传播@@、被公众认可则更为复杂些@@。通常而言@@,如果现实中@@的政府@@存在弄虚作假@@@@、违规违法行为@@,那么同样会在电子@@@@政务@@@@中@@有@@所反映@@;公众也是@@电子@@政务@@@@的参与@@者@@、信用@@的形成者@@,受利益驱动@@,他们也可能在网络空间@@中@@更加为所欲为@@,做出一@@些失信行为@@;电子@@政务@@@@安全系统还随时面临黑客攻击破坏以及不法者对信息内容的恶意篡改等危险@@。也就是@@说@@,电子@@政务@@@@面临多重信用@@风险@@,存在信用@@风险被@@“放大@@”的挑战@@。其结果可能导致人们对电子@@政务@@@@信用@@@@的认可度不高@@,甚至不敢信任@@。
 
  有@@鉴于此@@,中@@国电子@@政务@@@@信用@@@@状况如何@@,首先可以从现实政府@@@@的信用@@状况得以大体了解@@。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信用@@缺失@@,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作为@@、政策朝令夕改@@、违约@@、欺诈等现象大量存在@@,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下降@@。Jengchung
 
  Victor Chen等学者研究发现@@@@,对政府@@的信任是@@影响其对电子@@政务@@@@信任的重要因素@@。[2]现实政府@@@@的信用@@状况自然会对电子@@政务@@@@的信用@@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一@@个信用@@度低的现实政府@@@@部门@@,不会有@@较高的电子@@政务@@@@信用@@@@度@@。
 
  以上是@@对中@@国电子@@政务@@@@信用@@@@状况的逻辑分析@@,限于目前@@未见一@@份官方权威发布的有@@关全国电子@@政务@@@@信用@@@@状况的实证性研究报告@@,仅能提供一@@些零星@@、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参考@@。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含有@@对网络信任的调查分析@@,该调查显示@@@@:2014年@@,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与@@2007年@@的@@35.1%相比@@,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总体上该比例仍不高@@。这一@@调查虽不是@@专门针对电子@@政务@@@@的调查@@,但电子@@政务@@@@信任属于网络信任@@,该调查结论也能间接反映中@@国电子@@政务@@@@的信用@@状况@@@@。
 
  此外@@,公众电子@@参与@@状况也可作为了解电子@@政务@@@@信用@@@@状况的指标@@。因为如果电子@@政务@@@@信用@@@@差@@,那么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可度就低@@,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也即电子@@参与@@和@@电子@@政务@@@@信用@@@@存在正相关关系@@。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公众使用@@互联网@@较多的分别为获取新闻等基本信息@@、商务交易@@、金融服务@@、娱乐休闲等@@,而对政府@@网站@@的访问量偏低@@。又据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发现@@:虽然中@@国电子@@参与@@总体上逐步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发展@@,但是@@公众在电子@@@@信息@@、电子@@资讯和@@电子@@决策三@@个层面的参与@@远远不够@@,甚至低于蒙古@@、摩洛哥等中@@低收入国家@@。[3]这一@@结果值得深思@@,虽然公众电子@@参与@@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公众电子@@参与@@度不高@@,与@@电子@@政务@@@@的信用@@度不高应@@该存在内在联系@@。
 
  (三@@)电子@@政务@@@@信用@@@@建设力度不大@@、理论研究薄弱@@
 
  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社会对诚信@@的普遍强烈呼唤@@,成为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实践发展@@与@@加强理论研究的强大动力@@。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国家首次@@将@@信用@@体系@@建设从经济领域扩展至全社会各个领域@@,将@@“广义信用@@@@”概念纳入中@@国@@“信用@@体系@@”的内涵中@@@@。[4]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作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内的第@@一@@@@个专项规划@@,确定了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在内的诚信@@建设体系@@。2014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除国家制发宏观性@@、综合性文件外@@,这些年@@来还针对互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定出台了大量法规@@@@、部门规章@@、行政指导性文件@@、行业技术@@规范性文件等@@。
 
  总结近年@@来@@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内的系列举措@@,不难发现@@如下特点@@:一@@是@@信用@@建设先经济领域@@、商业领域@@,后政府@@行政领域@@;二@@是@@在政务@@诚信@@领域@@,偏重实体政府@@的诚信@@建设@@,电子@@政务@@@@的信用@@建设显弱@@;三@@是@@在治理途径上@@,偏重技术@@规制@@、技术@@标准建设@@,信息和@@技术@@安全管理倾向@@明显@@,基于体制@@、机制@@、法制@@综合治理的举措不足@@。总之@@,在实践层面@@,针对电子@@政务@@@@信用@@@@建设的专门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几乎为空白@@,相关措施不多@@。
 
  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近年@@来@@关于社会信用@@或诚信@@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增长较快@@。对其中@@的政务@@或政府@@诚信@@研究也倍受关注@@@@,并形成一@@些共识@@,如认为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5]强调首先要加强政府@@诚信@@研究@@。但从文献分析来看@@,在网络信用@@@@、电子@@政务@@@@信用@@@@研究方面@@,成果很少@@,明显偏冷@@;而且@@研究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少成果带有@@对信用@@或现实政府@@@@信用@@研究的移植和@@简单套用@@,共性研究大于特殊性研究@@。
 
  诚然@@,电子@@政务@@@@信用@@@@与@@现实政府@@@@信用@@存在诸多联系@@。电子@@政务@@@@作为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政务@@运行模式@@,其信用@@具有@@特殊性@@,需要开展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从一@@般性中@@探求@@差异性@@,从而为提升电子@@政务@@@@信用@@@@找到更为有@@效的办法@@。
 
  在电子@@@@政务@@@@信用@@@@领域@@,从已有@@研究的状况和@@现实需要来看@@,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大致有@@@@:第@@一@@@@,电子@@政务@@@@的信用@@范畴@@、存在领域@@、表现形式等@@;第@@二@@@@,电子@@政务@@@@信用@@@@与@@现实政府@@@@信用@@的异同@@、互动关系@@;第@@三@@@@,电子@@政务@@@@信用@@@@风险源的识别@@、预测和@@预警@@;第@@四@@@@,电子@@政务@@@@信用@@@@的生成机制@@@@、特点和@@规律@@;第@@五@@@@,电子@@政务@@@@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式@@、方法@@;第@@六@@,电子@@政务@@@@的信用@@状况@@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关系@@;第@@七@@,电子@@政务@@@@的公众参与@@@@、接受心理与@@信用@@认知偏差关系@@;第@@八@@,电子@@政务@@@@信用@@@@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和@@技巧@@。这些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构成了电子@@政务@@@@信用@@@@研究体系@@,本研究涉及的只是@@其中@@的某些方面@@。
 
  二@@、多样性@@:电子@@政务@@@@信用@@@@风险的表现@@
 
  目前@@,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政府@@系统内部电子@@政务@@@@@@,主要涵盖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横向@@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区域政府@@及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被称为@@@@G2G。二@@是@@面向@@社会的外部电子@@政务@@@@系统@@,有@@两部分@@: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称为@@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称为@@G2C)。不管哪种形式@@,也不管服务对象是@@谁@@,电子@@政务@@@@的实现都是@@基于网络的@@,不同的用户通过自己的浏览器登录到电子@@@@乐动安卓app 平台@@服务器上@@,并且在服务提供过程中@@@@会访问到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从电子@@政务@@@@运行全过程来看@@,都可能存在信用@@缺失或者信用@@风险问题@@@@。
 
  (一@@)电子@@乐动安卓app 平台@@的信用@@风险@@
 
  这主要是@@由来自网络对站点@@、网页前台功能@@、后台信息@@、网页运行等方面威胁所导致的@@。政府@@部门与@@其服务对象的所有@@交互活动都是@@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的服务平台@@就是@@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所有@@服务的提供都是@@在网络这一@@虚拟平台@@上完成的@@,发生的信用@@风险会表现在@@:电子@@乐动安卓app 平台@@本身不真实@@,即正在访问的电子@@政务@@@@平台@@@@不是@@真实对应@@的政府@@部门基于网络提供的服务平台@@@@,基于平台@@上的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送被中@@途截取甚至被修改@@,平台@@上的网页被篡改@@,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被泄露@@,等等@@。
 
  (二@@)政府@@部门带来的信用@@风险@@
 
  政府@@部门是@@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服务的提供者@@,无论在现实环境中@@还是@@在网络空间@@中@@@@,政府@@部门自身会带来信用@@风险@@:包括呈现的政府@@部门的身份不真实@@,政府@@部门发布虚假信息或提供服务的流程存在欺诈行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或服务质量不可靠@@,服务过程中@@@@政府@@部门存在作弊行为@@、缺乏公正性@@,等等@@。
 
  (三@@)服务对象产生的信用@@风险@@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广泛@@,仅从外部来看@@,有@@大量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产生信用@@风险的情况较多@@:服务对象本身的身份不真实@@,服务对象在交互过程中@@@@提供虚假@@、恶意的信息@@,服务对象对服务过程存在抵赖行为@@,等等@@。电子@@政务@@@@的互动性特点表明@@:主客体的身份是@@相对的@@,作为客体的服务对象有@@时也可能转变为主体@@@@,他们也可能是@@信用@@风险的制造者@@。因此@@,电子@@政务@@@@信用@@@@问题@@的治理@@,不能只针对政府@@部门@@,所有@@电子@@政务@@@@的相关者均有@@义务和@@责任@@。
 
  (四@@)电子@@服务凭证的信用@@风险@@
 
  在电子@@@@政务@@@@的服务过程中@@@@@@,往往产生不少电子@@凭证文件@@,电子@@凭证文件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信用@@@@,进而影响其法律效力@@@@。电子@@凭证文件出现信用@@风险的情况大致为@@:所涉凭证发生失密问题@@@@,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的交互内容被第@@三@@@@方读取@@,传输的凭证丢失却未被发送方知晓@@,服务凭证的内容被篡改@@,所涉凭证来源@@不是@@所期望的发送方@@,收发双方对交换的凭证产生争议而出现彼此否认或抵赖@@,等等@@。
 
  (五@@)电子@@支付的信用@@风险@@
 
  在电子@@@@乐动安卓app 过程中@@@@,对于那些涉及服务付费的项目@@,付款方可能不及时支付@@,支付网关和@@开户银行不真实@@,支付用户的密码@@、账号存在安全性隐患问题@@@@,付费成功后服务延误提供@@,延误提供但缺少申诉渠道@@,等等@@。
 
  综上可见@@@@,电子@@政务@@@@的现实信用@@问题@@或信用@@风险@@,存在于电子@@政务@@@@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政府@@部门的责任又有@@服务对象的责任@@,既有@@技术@@安全的局限所致又有@@主观故意所为@@,既有@@显性失信又有@@隐性失信@@。因此@@,电子@@政务@@@@的信用@@监管@@、防治具有@@复杂性@@,需要综合施策@@。
 
  三@@、信用@@二@@重性@@:电子@@政务@@@@信用@@@@的生成特点@@
 
  信用@@、电子@@政务@@@@信用@@@@是@@如何形成的@@?电子@@政务@@@@信用@@@@与@@现实政府@@@@信用@@有@@何关系@@?这些都与@@电子@@政务@@@@信用@@@@的生成特点@@有@@关@@,认识和@@把握其特点@@,对于电子@@政务@@@@信用@@@@风险防范与@@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与@@现实政府@@@@信用@@一@@样@@,虚拟环境下的电子@@政务@@@@信用@@@@仍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两者的统一@@@@,但客观@@性@@是@@第@@一@@@@位的@@。
 
  电子@@政务@@@@信用@@@@的客观@@性@@源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电子@@政务@@@@活动@@及其内容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未必@@都真实@@;并且电子@@政务@@@@活动@@始终离不开一@@个实在的政府@@部门的运作管理@@。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信用@@形成@@,不是@@无中@@生有@@@@,而与@@多种因素有@@关@@,归根结底是@@由电子@@政务@@@@@@(政府@@)的行为表现决定的@@。张成福@@等人在@@《重建政府@@信任@@》一@@文中@@指出@@:影响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政府@@价值@@、治理结构@@、政府@@行为@@、政府@@能力@@、政府@@过程@@、政府@@绩效与@@交往关系等七个方面@@。[6]虽然该观点@@是@@从影响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因素角度提出的@@,但实际上也反映了政府@@信用@@的形成因素@@,这些因素本身是@@客观@@的@@,因而政府@@信用@@具有@@客观@@性@@@@,无论现实政府@@@@还是@@电子@@政府@@@@均如此@@。电子@@政务@@@@信用@@@@的客观@@性@@特点启示我们@@:良好的电子@@政务@@@@信用@@@@形象建立@@,必@@须立足于网上网下诚信@@守法的良好表现@@,靠一@@味宣传包装@@、投机取巧是@@难以实现的@@。
 
  电子@@政务@@@@信用@@@@的主观性依据在于@@,信用@@本身体现出一@@种关系@@,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开客体的所谓信用@@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某一@@主体@@的信用@@状况实则暗含了评价因素@@,这种评价包括客体对信用@@主体@@的情感和@@偏好@@,曾经与@@主体@@合作@@、交往的经历和@@印象@@,客体需求@@被主体@@满足的程度@@,等等@@。由此可能出现对某一@@主体@@信用@@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这种对主体@@信用@@认知的差异性@@,恰是@@信用@@主观性的表现@@。有@@专家也认为@@,政府@@信用@@或诚信@@是@@客体公众对政府@@主体@@的一@@种行为评价和@@价值判断@@:“整体来看@@,政府@@信任既是@@公民基于信念的道德@@选择@@,也是@@基于理性的认知判断@@,并在公民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具体形塑@@。”[6]电子@@政务@@@@信用@@@@的主观性特点@@,对电子@@政务@@@@信用@@@@形象塑造具有@@可利用的价值@@。就是@@要在尊重电子@@政务@@@@信用@@@@客观@@性@@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公众对电子@@政务@@@@信用@@@@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普及电子@@政务@@@@知识@@,把握公众的网络接受心理@@,完善电子@@政务@@@@的传播技巧@@,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以树立电子@@政务@@@@安全@@、可信@@、易用的形象@@。
 
  (二@@)原生性与@@次@@生性的统一@@@@
 
  电子@@政务@@@@信用@@@@,从表象上看来自于政府@@网站@@以及政务@@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介@@,是@@一@@种网络信用@@@@,但又不尽然@@。电子@@政务@@@@信用@@@@与@@现实政府@@@@信用@@密不可分@@,对电子@@政务@@@@信用@@@@的认识不能脱离现实政府@@@@信用@@而空谈@@。电子@@政务@@@@是@@@@现实政府@@@@行为的网络表现形式@@,电子@@政务@@@@的信用@@生成@@,首先来源@@于现实政府@@@@的信用@@@@,是@@对现实政府@@@@信用@@状况的再现@@。也即电子@@政务@@@@的信用@@度取决于现实政府@@@@的信用@@度@@,这是@@电子@@政务@@@@信用@@@@的基础@@,即原生性@@,或称为@@原生信用@@@@。这一@@特点的启示是@@@@:必@@须加强电子@@政务@@@@信用@@@@的源头治理@@,努力建设一@@个诚实守信的现实政府@@@@@@,为电子@@政务@@@@的信用@@提升创造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是@@@@一@@个电子@@化工作@@服务平台@@@@,本身具有@@一@@套技术@@系统@@、运行机理@@、政务@@处理流程@@,公众在电子@@@@化服务平台@@上办理事务@@,是@@与@@虚拟化的政府@@部门和@@人员互动@@,存在间接性@@、虚幻性@@,他们对电子@@政务@@@@的信用@@可能心存疑惑@@。此外@@,电子@@政务@@@@背后实际操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存在道德@@风险@@,他们可能造假@@;而且@@政府@@系统外部人员也可能故意侵入@@,散布虚假信息@@,或篡改既有@@内容@@。这些都会导致电子@@政务@@@@本身再次@@失信@@,发生次@@生信用@@问题@@@@。可见@@,电子@@政务@@@@的信用@@问题@@@@,实际上是@@网上与@@网下信用@@问题@@的叠加@@,以致加剧其信用@@风险@@。这是@@电子@@政务@@@@信用@@@@生成的特殊性@@,而现实政府@@@@信用@@则无此特性@@。
 
  电子@@政务@@@@信用@@@@的原生性与@@次@@生性特点启示我们@@:加强电子@@政务@@@@信用@@@@问题@@治理@@,需要实施不同阶段@@治理@@,重在现实源头治理@@,要网上与@@网下联动治理@@,现实与@@虚拟空间@@协同治理@@。
 
  四@@、多途共治@@:电子@@政务@@@@信用@@@@风险防治的基本途径@@
 
  当前@@,中@@国电子@@政务@@@@既存在现实的信用@@缺失问题@@@@,也面临多种信用@@风险@@,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的时候了@@。从现有@@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主要基于管理和@@技术@@的途径@@,这是@@必@@要的@@、正确的@@。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电子@@政府@@@@信用@@的表现形式@@、生成特点和@@机理@@,找到更为有@@效的综合治理之策@@。本文着重从道德@@建设@@@@、法制@@建设@@、技术@@提升@@等三@@个方面探讨一@@些初步认识@@,旨在抛砖引玉@@。
 
  (一@@)道德@@建设@@:不愿失信@@
 
  电子@@政务@@@@从形式上看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系统@@,但其运行的背后是@@现实中@@的人@@,包括公务员@@和@@社会公众@@,既然与@@人相关就涉及人的素质问题@@@@,首先是@@人的信用@@道德@@问题@@@@。道德@@是@@个体的自律@@,是@@一@@种软约束@@,对公务员来说@@,是@@对于行使公共权力行为的一@@种自我约束@@。虽然道德@@是@@一@@种软约束@@@@,但道德@@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在电子@@@@政务@@@@信用@@@@防治中@@具有@@第@@一@@@@道把关作用@@,处于基础前端地位@@。
 
  因为技术@@虽然有@@助于保障电子@@@@政务@@安全进而维护其信用@@@@,但技术@@毕竟由人发明和@@使用@@@@,如果人缺乏诚信@@@@,再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也无济于事@@。正如周志忍教授所言@@:“信息技术@@终究还是@@技术@@@@,具有@@工具的性质@@,可以被用以从善@@,也可以被用以行恶@@。”[7]美国学者简@@·芳汀@@也持相同观点@@@@:“技术@@不能决定自身的发展@@路径@@,也不能保证被理性使用@@@@。”[7]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使人不愿失信@@@@,如果在全社会真正能实现人人诚实守信@@,那么电子@@政务@@@@的信用@@就有@@根本性保障@@。道德@@建设@@乃电子@@政务@@@@信用@@@@问题@@的治本之策@@。
 
  电子@@政务@@@@的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道德@@建设@@@@,包括公务员@@、广大电子@@政务@@@@网络参与@@者@@。构建和@@守护网络诚信@@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过公务员是@@重点@@,他们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提出实施@@“三@@大基础工程@@”,“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则是@@三@@大基础工程@@之一@@@@。在诚信@@道德@@建设@@中@@@@,诚信@@教育是@@关键@@,诚信@@文化建设是@@保障@@。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培育诚信@@文化@@,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
 
  2014年@@10月@@,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国内@@22家网站向@@全国互联网@@业界和@@全体网民发出题为@@“打造诚信@@网络@@,建设信用@@中@@国@@”的倡议书@@。目前@@,电子@@政务@@@@的基本平台@@和@@主阵地是@@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络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网站@@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宣传引导作用@@、激励监督作用@@。
 
  (二@@)法制@@建设@@:不敢失信@@
 
  道德@@是@@一@@种自律@@,法律则是@@一@@种他律@@,它以其强制性对失信者起到威慑作用@@,让其不敢失信@@@@。法制@@不仅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规范作用@@,而且@@也是@@电子@@政务@@@@信用@@@@风险防治的长效机制@@@@。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信用@@就是@@一@@种对契约规则的遵守@@,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这正是@@法制@@精神的体现@@。电子@@政务@@@@信用@@@@治理的法制@@途径@@,对政府@@而言@@,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对其行为准则的忠诚@@、对其行政责任的担当@@,这本身就是@@信用@@的体现@@。对公民来讲@@,就是@@要尊法守法@@,作为网络参与@@者@@、受益者@@,还要自觉维护网络的真实和@@有@@序@@。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领域内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尚无一@@部专门的电子@@政务@@@@法@@,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散见于计算机@@、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保护@@、电子@@签名@@、政府@@信息公开等法律@@、法规@@中@@@@,而直接涉及电子@@政务@@@@信用@@@@的专门规范性文件几乎为空白@@。
 
  已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基于信息和@@技术@@安全保护的需要而制定的@@,带有@@鲜明的技术@@规制色彩@@。技术@@安全保障确实是@@电子@@政务@@@@信用@@@@的强有@@力支撑@@,从技术@@安全法制@@入手@@,不失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电子@@政务@@@@的信用@@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诸如信用@@概念界定@@、信用@@范畴确定@@、信用@@等级划分@@、信用@@风险评估监管@@、信用@@主体@@责任@@、信用@@失范惩处等@@,仅仅从技术@@安全角度立法是@@不全面的@@,应@@适时出台一@@部有@@关电子@@政务@@@@信用@@@@管理的综合性法规@@或规章@@。其具体内容应@@该包含如下几方面@@:
 
  第@@一@@@@,有@@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容@@。虽然信息安全不是@@信用@@本身@@,但信息安全事关电子@@政务@@@@的信用@@@@。张锐昕@@教授指出@@:“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有@@效运行的必@@要前提@@,是@@电子@@政府@@@@构建成功的重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始终是@@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和@@可控性@@。”[8]222-223信息安全具有@@如此重要地位@@,必@@然要求@@@@在电子@@@@政务@@@@信用@@@@法规@@中@@@@应@@有@@信息安全方面的内容规定@@。
 
  第@@二@@@@,有@@关电子@@政务@@@@的电子@@证据效力@@的内容@@。在电子@@@@政务@@@@运行中@@形成的都是@@非@@“白纸黑字@@”的电子@@文件@@:如电子@@文档@@、电子@@邮件或@@BBS上的电子@@文章@@,这些存储于特殊介质的电子@@文件@@@@,因其容易被修改或销毁@@,改变了传统的证据认知习惯@@。从纸质证据走向@@电子@@证据@@,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证据无论从证据形式还是@@证据作用上@@,产生的现实问题@@都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如果不能承认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那电子@@政务@@@@就必@@然面临生存危机@@。电子@@文件的证据地位必@@须予以解决@@,但确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等@@,只有@@通过电子@@政务@@@@的电子@@证据效力@@法规@@来实现@@。
 
  第@@三@@@@,有@@关电子@@政务@@@@技术@@方面的内容@@。电子@@政务@@@@是@@@@“电子@@”和@@“政务@@”的结合@@,信息安全法规@@侧重于@@“政务@@”,技术@@方面的法规@@针对的则是@@@@“电子@@”问题@@,主要用以规范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性法律问题@@@@。除信息安全保护@@、信息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法规@@外@@,至少还应@@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子@@政务@@@@数据法规@@@@,其规范的内容是@@政府@@部门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范围@@、程序和@@手段@@,以及政府@@数据保密和@@公开的范围@@、条件@@、程序等问题@@@@;二@@是@@专门的电子@@政务@@@@签章法规@@@@,其主要调整的是@@电子@@签名@@或签章的认证@@、使用@@、效力@@、加密等事项@@。
 
  (三@@)技术@@提升@@:不能失信@@
 
  电子@@政务@@@@的信用@@常常与@@电子@@政务@@@@的安全性联系在一@@起@@,没有@@安全就无信用@@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防控实践来看@@,过去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可谓电子@@政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安全管理的手段很多@@,除了法规@@和@@制度管理外@@,还有@@技术@@安全管理@@。这里重点谈谈相关的技术@@安全手段@@。
 
  1.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网关@@、VPN、防病毒软件等计算机安全技术@@@@。它们能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电子@@@@乐动安卓app 平台@@的运行安全@@,增强企业@@@@、公民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的信任@@。
 
  2.网络认证技术@@@@
 
  网络认证技术@@@@是@@由一@@系列技术@@构成的体系@@,不同技术@@各有@@其作用@@,共同编织成一@@张安全之网@@。这些具体技术@@包括@@:
 
  ①身份识别技术@@@@。目前@@在网络上的身份识别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口令@@、智能卡@@@@(IC卡@@)技术@@、手机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牌@@、USB KEY、生物识别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
 
  ②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对称密钥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两种应@@用@@。密码技术@@除了为数据提供保密外@@,还可帮助信息的接收者确定信息的来源@@@@,使攻击者不可能伪装成他人@@。还能抗抵赖@@,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已经发送的信息@@,能帮助信息的接收者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是@@否被修改@@。
 
  ③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实际上是@@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该技术@@使签名可信@@@@、不可伪造@@、不可重用@@、不可抵赖@@。
 
  ④数字证书技术@@@@。数字证书就是@@网络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8]229,提供了一@@种在网络上验证身份的方式@@。数字证书不是@@数字身份证@@,而是@@身份认证机构盖在数字身份证上的一@@个章或印@@,或者说加在数字身份证上的一@@个签名@@。它是@@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即@@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中@@心发行的@@,人们可以在网上用它来识别对方的身份@@。
 
  ⑤数字指纹技术@@@@。又称信息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or Code,MAC),它有@@固定的长度@@,不同的明文摘要成不同的密文@@,而同样的明文其摘要必@@定一@@致@@。数字指纹的应@@用可以保证交易文件的完整性@@@@、不可修改性@@。
 
  3.网络支付协议@@技术@@@@
 
  ①SSL协议@@。SSL(Secure Socket Layer)协议@@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数据传输之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可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取@@、被改变@@、被窃听@@;可以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可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客观@@性@@。
 
  ②SET协议@@。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被称为@@@@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协议@@提供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的认证@@,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完整可靠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应@@用于@@B2C模式中@@保障支付信息的安全性@@。
 
  总之@@,上述不同技术@@安全手段共同的目标任务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途径共同确保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从而保障电子@@@@政务@@不因人为因素发生信用@@问题@@或信用@@风险@@。同时@@,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升级发展@@中@@@@。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首先应@@该加上的是@@诚信@@@@[EB/OL].
 
  (2015-06-12)[2015-10-21].  http://news.sina.com.cn/o/2015-06-12/095531943315.shtml.
 
  [2]Chen J V,Jubilado R J M,Capistranob E P
 
  S,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Online Tax Filing-An Application of the IS Success
 
  Model and Trust Theory[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 43(2):521-262.
 
  [3]U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me. UN
 
  E-Government Surveys:E-Government for the Future We Want[R/OL]. [2015-10-25].
 
  http://www.unpan.org/DPADM/EGovernment/UNEGovernmentSurveys/tabid/600/language/en-US/Default.aspx.
 
  [4]章政@@. 互联网@@领域的信用@@监管亟待加强@@[J].
 
  中@@国经济周刊@@,2015(17).
 
  [5]刘智勇@@. 论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6]张成福@@,边晓慧@@. 重建政府@@信任@@[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9).
 
  [7]芳汀@@ J E. 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
 
  邵国松@@,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
 
  [8]张锐昕@@. 电子@@政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刘智勇@@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