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近日@@联合推出@@“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网络调查@@,反响热烈@@。截至@@1月@@5日@@零时@@,7天共有@@7111人次@@参与调查@@。多数网友表示@@,自己身边的社情民意通道不够畅通@@,而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是网友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调查显示@@,68.7%的网友不知道所在省区市的政府@@@@(省长@@、主席@@、市长@@)热线@@、信箱@@或者其他联系方式@@,96.8%的网友认为@@“不畅通@@”。(1月@@5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社情民意渠道畅通@@,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或反映问题@@,无疑是地方党委与政府@@的重要职责@@。从政府@@@@(省长@@、主席@@、市长@@)热线@@、信箱@@,到政府@@网站@@@@、博客@@,我们欣喜地看到@@,社情民意通道比以往更为宽阔@@。但是看了多数网友反映身边的社情民意通道不够畅通@@,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的调查结果又无法让人释怀@@。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社情民意通道堵塞@@,公众表达权@@被侵犯的例子并不鲜见@@。最近媒体曝光的@@“陕西农民向省视察领导反映问题@@,被乡镇干部打成脑震荡@@”,山东上访村民被强制送进精神病医院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1/3参与调查的网友拨打过政府@@热线@@或是给政府@@信箱@@写过信@@,但是其中仅有@@3.2%的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了反馈@@,对身边民情通道的畅通表示满意@@。6.5%的网友认为@@反馈太慢@@,40%的网友遭遇过相关部门推诿@@,更有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给政府@@民情通道的电话很难打通@@,邮件发出也石沉大海@@。如此多的网友反映社情民意不够畅通@@,尽管在面子上不好看@@,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实际上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地方政府@@与官员的民生价值取向@@,值得反思@@。  

  从中看出网友的质疑包含这么几层意思@@:百姓对政府@@充满信任与期待@@;百姓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在不断觉醒@@;更重要的是@@,百姓对政府@@存在许多权利渴望@@,而政府@@此前给他们提供的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或者说远远不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焦虑心态@@。 

  当百姓的利益遭到损害@@,对政府@@充满疑虑与不满时@@,他们希望引起政府@@与社会共鸣@@,有人关注@@@@,有人倾听@@,有人行动@@,尤其是官员快速行动@@。而拨打政府@@热线@@或是给政府@@信箱@@写信@@,既没有机关高楼大厦的威严与他们对衙门的恐惧感@@,又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这是他们释放情感的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民意@@、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如果这条通道不畅@@,势必让人产生疑虑与不满@@,其反映社情民意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 

  而且社情民意不够畅通@@,也说明和谐社会氛围中还存在不少不和谐的音符@@。提醒政府@@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几率@@。如果职能部门为百姓搭建了广泛@@、便捷@@、经济的民意诉求平台@@@@,如果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工作到位@@,真正把百姓喜怒哀乐与现实诉求记挂心头@@,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百姓的抱怨自然会逐渐减少@@。反之@@,如果百姓诉求渠道不畅通@@@@,职能部门不作为@@,面对百姓诉求推诿扯皮@@,装聋作哑@@,百姓诉求无门@@。不仅调查结果难以让人满意@@,而且会影响政府@@的公信现象@@。 

  一言以蔽之@@,政府@@社情民意通道是否畅通@@,是对政府@@公信和是否以民为本的检验标尺@@。面对社情民意渠道不畅通@@的尴尬调查结果@@,并不能责怪网友太苛刻@@,而应该作出实质回应@@,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好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热情@@。这既需要政府@@热线@@@@、信箱@@、网站等社情民意通道真正架起@@“干群连心桥@@”,成为民生热线@@@@。更需要政府@@借社情民意通道实实在在解决百姓反映的问题@@,改善公共服务品质@@,帮助他们实现利益诉求@@,满足他们的权利渴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