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4日@@,我国发出首封电子邮件@@。2009年@@1月@@6日@@上午@@,中国互联网@@协会在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上宣布@@,确定每年@@@@9月@@14日@@为@@2.9亿中国网民@@节@@@@。据悉@@,这一日@@期是由近@@50万网友投票产生@@。行业人士指出@@,自诞生以来@@,互联网@@一直被视为新文化的代表@@,是草根精神和最新科技的象征@@。这也意味着@@,网民@@节@@如同记者节等节日@@一样@@,获得了官方和大众的认可@@。

  从网络反馈来看@@,许多参与留言与评论的网民@@似乎对@@“网民@@节@@”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人纠缠于@@“9·14”的谐音@@,即@@“就要死@@”,有人认为自己没有获得投票权@@。尽管我并不认为@@,这是构成@@“网民@@节@@”必须受到质疑的理由@@,但@@“网民@@节@@”本身也的确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网协宣称网民@@节@@如同记者节一样@@,获得官方和大众的认可@@。但@@是@@,记者节之类@@,是一个行业性节日@@@@,也总有一个明确的对象群体@@,而网民@@并不存在这种界定@@。它可以是每个人@@。更重要的是@@,网民@@并不像记者@@、护士那样@@,必须获得相关的准入资格@@。从一开始@@,网民@@都不是因官方认可或不认可而存在的一个群体@@,也不需要从官方那里获得某种评价与审查@@。它一时风起云涌@@,却同时也展现为@@“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时代景象@@。这意味着@@,网民@@本身就是公民@@,而公民的资格不需要来自官方的认同@@。

  网民@@节@@也不是致敬网民@@的方式@@。换而言之@@,就像对待公民那样@@,如果没有充分的权利赋予@@,那么网民@@将难以获得一种真正的认可感@@。中国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呈现出深刻的中国特色@@,那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民众开始获得一种在常态政治及社会生活中所缺少的知情@@、监督@@、表达权@@。但@@众所周知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网络管理与限权性立法的呼声@@,也甚嚣尘上@@,在一些地方@@,网民@@因为正当网络表达而受到公权报复的现象@@,也不时发生@@。因此@@,对网民@@真正的致敬@@,应当在于全力维护网民@@应有的自由人格@@、独立精神与权利意识@@。而所有这一切@@,恰恰是网民@@作为公民与生俱来的赋权@@。

  与此同时@@,中国网民@@的光荣也不需要用一个节日@@来点缀@@@@。不得不承认@@,当互联网@@开始被运用@@,一个新的数字化民主社会的形态开始展开@@,这个世界也因之发生深刻的改变@@。2006年@@,“网民@@”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表示@@:“这是多数人从少数人那里夺得权力@@,互相无偿地帮助@@,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改变的方式@@。使这得以发生的工具是互联网@@@@,它是使数百万人作出的小贡献放在一起并使这数百万人变得重要的工具@@”。这是技术赋予人类社会的光荣所在@@。2008年@@,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众多网络监督@@事件@@,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一开始@@,网民@@就不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既不是可以被特殊对待的@@,也不是可以被特殊管理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将网民@@视为公民@@,将网民@@社会视为公民社会@@,我们还需要一个@@“网民@@节@@”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