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龚立群对本刊记者说@@,温总理报告中的这些话@@,正是当前政府@@能否凝聚人心@@,带领全国人民共渡难关的关键所在@@@@。

  距去年@@@@两会推行大部制改革已有一年@@时间@@,目前全国有@@21个省@@(区@@、市@@)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获批@@,今年@@上半年@@地市@@一级的机构改革也将进行@@。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迎头撞上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推动政府@@改革以及更进一步的政治建设@@,使经济发展获得新的活力和@@空间@@@@,促进民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今春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经济困难和@@危机下@@,强化透明政府@@建设@@,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心和@@合@@,助力经济回暖@@。

  以政治建设凝聚民心@@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概结为@@“24字方针@@”。“‘抓改革@@’,说明虽然面临经济困难和@@危机@@,改革仍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政治建设和@@政府@@改革必然包含在@@内@@”,汪玉凯@@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政治建设历来被认为是需要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共识的敏感领域@@,而当前政治建设更面临着如何服务于应对经济困难@@和@@危机的问题@@。

  汪玉凯@@认为@@,“改革的推动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应对危机@@,首先@@政府@@自身要有改革的意识和@@姿态@@。”

  这是因为@@,在@@困难和@@危机下@@,推进政治建设反倒具有一些其他时候不具备的有利条件@@。比如@@,各方对政治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感受和@@认识更加强烈@@、充分@@;应对危机压力较大的基层政府@@具备了更强的改革动力@@;保民生@@、保稳定压力为政治建设提供了更大社会支持@@。

  “此时@@,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更具备了改革的相关条件@@”,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说@@,“由于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全都感受到或面临着危机的冲击@@,一些过去共识度不高的改革@@,现在@@也变得更加好沟通了@@,过去没有信心推动的改革@@,目前也变成了在@@应对困难时具有特定针对性的手段@@,推动起来阻力也相对小了@@。”

  “目前是推动政治建设的一个时机@@,为缓解社会矛盾@@,需要紧锣密鼓地对部分改革措施深入调研@@、制订方案@@。比如@@公务消费改革@@、公车改革等措施@@,在@@‘萧条@@’时推出@@,更能取信于民@@、团结人心@@”,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说@@。

  “指望政治改革起到立竿见影的直接效果并不现实@@,但它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人心@@。当人们看到党和@@政府@@在@@困难中仍然持续推动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使之更加优化@@,帮助困难群体@@,促进利益公平@@,这无疑有利于凝聚人心@@,提振信心@@。这是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政治建设纾解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作用@@”,刘春表示@@。

  透明政府@@要过两道@@“坎@@”

  推进政务@@公开@@@@,赢得群众支持@@,一个基本条件是信息透明@@。去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已成潮流@@,但同时@@,也不断出现被回复@@“不宜公开@@@@”等情况@@。

  受访专家@@、代表委员分析@@,信息公开@@要过@@“坎@@”。

  “政府@@信息公开@@的边界仍然模糊@@,特别是关于什么是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应该进一步厘清@@。这个尺度不应交给政府@@部门来判断和@@界定@@”,汪玉凯@@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源于政府@@部门多年@@养成的惯性和@@封闭的心态@@,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机制保障@@。”

  龚立群说@@:“由于缺乏信息公开@@的经验@@,许多领导干部对信息公开@@后的社会效果心里没底@@。怕太透明了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心态@@。”

  海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林方略说@@:“信息公开@@对政府@@行政构成了压力@@,但这是建设@@‘为民政府@@@@’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儿@@、一个考验@@,我们必须迈过去@@。”

  第二个@@“坎@@”,是建立民意上达与参与决策的@@“实效@@”渠道@@。

  有专家分析@@,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信息过滤@@、决策扭曲@@”的现象@@。老百姓支持中央决策的声音高层听不到@@;一些地方@@、部门制定@@、执行政策出现问题@@,老百姓有意见@@,也反馈不到高层@@。

  因此@@,反映@@、汇聚@@、发现@@、解决民生相关的各种信息的上达渠道@@@@,需要进一步通畅@@,完善各利益群体诉求表达的体制性保障@@,使政府@@密切政群关系@@,听取群众心声@@。

  “越是困难和@@危机重的时候@@,民主决策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中央的一系列举动表明@@,高层正在@@以实际行动带动各级政府@@和@@部门@@,开门纳谏@@,在@@困难和@@危机中践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刘春说@@。

  龚立群委员认为@@,4万亿庞大投资和@@国家各项政策补贴等资金要下到基层@@,但是公示@@、招投标等程序一道也不能少@@,这对政府@@的高效决策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透明行政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对此@@,高层官员认识得比较透彻@@,基层干部中有些思想还没有完全转过来@@”。

  还有三大领域要拓展@@

  除了政府@@自身的信息@@公开@@和@@透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公共企事业单位@@、重大民生工程@@、国有企业等@@,也应依照信息公开@@的原则@@,增加透明度@@,主动服务于民生发展@@。

  首先@@,公共企事业单位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龚立群说@@,虽然这部分企事业单位早已从政府@@剥离出来@@,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利益在@@其中@@,就很容易发生@@“与民争利@@”的情况@@。

  最典型的现象@@@@,是一些高端公立医院集中着优质医疗资源@@,患者却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名校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却不得不面对托关系@@、走后门@@,以及明里暗里的择校费@@。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早已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纳入了制度范畴@@,信息公开@@的部门涵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赵长义说@@,但现实中@@,由于认识水平@@、人员素质@@、工作性质@@、约束机制等多方面原因@@,这部分信息公开@@依然薄弱@@,群众监督无法深入@@。

  其次@@@@,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的投资和@@运行@@,也同样需要阳光的照射@@。

  1月@@7日@@,上海律师严义明要求公开@@@@4万亿元@@“救市@@@@”资金的来源@@去向@@。汪玉凯@@十分赞同他的这一举动@@。他表示@@,4万亿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这些项目@@的投资@@、选址@@、招标@@、环评@@、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应该全流程对公众公开@@@@,接受监督@@。

  “这些项目@@、投资能否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汪玉凯@@对本刊记者说@@,“如果工程的全过程不能做到透明@@、公开@@,那么我们也很可能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一批工程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

  再有@@,在@@全国上下共渡难关的当下@@,国有企业也应推进信息公开@@@@。这不仅是企业内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还包括将企业的重要信息对公众公开@@@@。

  早在@@@@2005年@@,招商银行行长@@、全国人大代表马蔚华就提交议案认为@@,我国应尽快制订@@“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把对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乃至对国资委的监督@@,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国有企业每年@@的经营情况应该部分对外公开@@@@,利润中多少用于收入分配@@,多少用于再生产@@,多少用于上缴利税都应该让公众明明白白@@。这些不涉及商业秘密@@,而且由于国企的性质是国有的@@,这些内容更多@@的涉及公共利益@@,应该公开@@@@”,汪玉凯@@认为@@。

  “国企老总与党政干部互相调动的制度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国企老总应该按照职业经理人的性质来招聘@@,可以高薪@@,但不能@@‘入官@@’,以堵住官员与企业家互动@@、轮流发财的腐败漏洞@@”,汪玉凯@@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