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北大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北大法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举行@@“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圆桌会议@@。在@@发布的@@《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报告@@》中@@,对各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2008年度@@)公布情况打分@@@@排名@@。在@@“百分@@制@@”的评估中@@@@,北京@@52分@@,在@@全国@@31个省级政府@@中@@排名第@@11,全国只有@@9个省份@@被认定及格@@,其中@@@@黑龙江@@、上海@@84分@@。》》》详细进入@@

  自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围绕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新闻不断@@。其中@@@@绝大多数为@@“政府@@部门不适应@@、不到位@@,社会公众不理解@@、不满意@@”的内容@@。在@@《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后@@,北大法学院下属研究机构@@发布@@“全国仅@@9省份@@及格@@”的评价@@,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一项法规的颁布实施@@,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研究机构进行相应的追踪调查@@,为立法机关@@、政府@@当事者及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

  对于评价结果@@,我们虽然没有感到意外@@,但是@@得出上述结论的评价@@标准@@,却着实让我有些意外@@——评估标准分@@别是@@人员专业化@@、人员职业化@@、机构专门化@@、实体平台@@和虚体平台@@@@,评估结果分@@为@@A(优秀@@)B(合格@@)C(待完善@@)。由此不难看出@@,所谓的评价@@@@,只不过是@@@@“组织是@@否健全@@,人员是@@否专业@@,平台@@是@@否规范@@”之类的外部保障@@。而对是@@否存在@@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的信息@@,公开的信息是@@否做到了充分@@完整@@,社会公众的相关满意度如何等最关键的评价@@@@,却没有列入其中@@@@@@。但就算这样的考核@@,还基本以各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资料@@,其中@@@@“有的报告@@除了机关名称和数据不一样@@,格式和版本都一样@@”,又让这样的结论打了第二次@@折扣@@。就在@@这样的标准下@@,全国也才只有@@9省份@@及格@@,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很是@@令人担忧@@。

  笔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不好@@,必须引入社会评价@@。在@@内容上@@,要让公众品评@@,公开的内容@@是@@否完整@@、权威@@;在@@态度上@@,要让公众品评@@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上@@,政府@@是@@否做到了主动公开@@;在@@方式上@@,要让公众品评@@在@@信息公开时@@,官方语言与群众语言是@@否对接@@,有没有拿官话@@、套话应付百姓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宗旨@@,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是@@否实践这一宗旨@@,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于信息公开的真正受益者@@——社会公众的切实感受@@。因此@@,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价@@@@,首先要对评价系统进行一番评价@@,改变仅靠研究机构@@、仅凭单一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多角度@@、多时空的评价@@体系@@,有时限@@、有力度地监督整改@@,使政府@@信息公开做到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