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堪称一次@@划时@@代的突破@@。自从@@“条例@@”施行后@@,“在@@信息公开中生存@@”、“在@@舆论监督中生存@@”,就成了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必须正视和@@迅速适应的现实命题@@。“公开为惯例@@、不公开是特例@@”也是坊间寄念甚深的期待@@。

  检视@@“条例@@”施行一年来的逶迤路径@@,让人感慨@@。参与@@“条例@@”起草的学者莫于川说@@:“‘条例@@’的实施引发了诸多可喜的转变@@,中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道路上@@,正不断迈出新步伐@@。”那么@@,网民是如何评价@@“条例@@”施行一年来的成果呢@@?

  日@@前@@,新京报@@网联合新浪网进行了一次@@题为@@“你如何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调查@@,截止到@@5月@@14日@@下午@@3时@@,调查结果显示@@@@,1819名参与@@者中@@,79.4%的人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有进步@@,但很不够@@”;另有@@4.5%的人觉得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好@@”,这@@一@@“寒酸@@”的数据委实耐人寻味@@。

  最值得提及的是@@,在@@“你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的调查@@中@@,官员财产情况@@、“三公@@”(公款出国考察@@、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名列前三@@,所占比例分别是@@73.2%2、67.3%和@@58.1%。官员财产情况@@成了此次@@调查中网民最希望公开的信息@@。

  应该说@@,这@@一@@结果并不让人觉得怪异和@@突兀@@。犹记得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中青报进行的一项调查@@“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结果显示@@,77.5%的人选择了@@“官员财产情况@@”。这@@一@@次@@调查@@,官员财产情况@@再次@@问鼎公众最期待公开的政府@@信息@@,释放的信号很明显@@———直逼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早日@@成形@@。究其原因@@,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利器@@,又被称为@@“阳光法案@@”,已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有效的一项反腐手段@@。

  令人欣慰的是@@,2月@@28日@@下午@@,温总理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这@@(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是反对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说要实行政务@@公开@@,也要对官员的财产收入实行公开@@,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这@@项工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