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瞭望@@》刊登文章指出@@,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发生@@。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上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损害百万群众心中的党政机关形象@@。对此@@,许多地方党政干部还缺乏足够明确的认识@@,对网民回应不足@@、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应提高干部对@@“两个舆论场@@”的敏感度@@,认真回应多形式的群众诉求@@。

  时至今日@@,谁都无法否认@@,近@@3亿网民已经成为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去年以来@@,网络舆情@@空前活跃@@,在网站@@、论坛@@、博客等空间@@@@,通过短信@@、QQ、MSN等新兴媒介@@,网络公民对民生@@、政府@@管理@@、反腐败@@、社会道德等热点问题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其影响甚至超过了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这种背景下@@,媒体提出@@“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非哗众取宠@@,而确实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群体性事件总是以广场街头的聚众上访闹事的形式出现@@,总以为只有现实世界里的持械聚斗才会酿成严重后果@@,却不知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无边世界里@@,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群体性事件更加值得关注@@@@,前述文章将其划分为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现实诱发型和@@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三种群体性事件@@,而说到底就是网络舆情@@事件@@。就拿今年来的@@“云南躲猫猫事件@@”、“习水嫖宿幼女案@@”、“邓玉娇案@@”等案例来说@@,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漩涡已经将相关部门悉数卷入@@,网民的激愤表达和@@群起攻击让当地政府@@部门深陷公信力危机@@,这种网上的群体性事件在影响上较之普通的群体性事件更为深远@@。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很容易突破地域限制聚集起来@@,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审查和@@批准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形成网上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让官方难以提前预测并作出及时应对@@。与此同时@@@@,由于网民身份构成的复杂@@,不同职业的群体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和@@感受会有差异@@,从而使得一些网上群体性事件@@往往不能正确地反映民意@@,甚至演化为一种@@“多数人暴力@@”,在群体网民激扬的场域中丧失基本的理性@@。

  另一方面@@@@,网上群体性事件@@在传播路径上又具有很大的扩散性@@、渗透性@@,网民之间交流传播极为便利@@,并瞬间影响着现实生活@@,一旦形成风暴舆情影响的面积将十分宽广@@,甚至产生国际影响@@。同时@@,借由网络的传播@@,这些事件将潜移默化地改变网民对政府@@部门的看法@@,在人们头脑里打上意识烙@@ U庵趾蠊哪芽匦晕抟上蛘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更值得警惕的是@@,面对不断激增的网上群体性事件@@@@,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用传统封锁手段应对@@,在冲突萌芽和@@聚集的初期普遍表现出@@“体制性迟钝@@”,造成被动局面@@。正如文章中所讲@@,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涉腐@@”、“涉富@@”、“涉权@@”等三类事件@@,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而面对这些事件可能造成的汹涌网络舆情@@@@,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可见@@,应对这种新型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全新的思维和@@政治智慧@@。

  其实@@,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则@@,在于信息公开与交流互动@@,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化解危机@@。例如@@: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抢占舆情主动权@@。要重视门户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利用自身平台@@发布信息@@,开设诉求通道@@,以回应化解隔阂与敌对情绪@@;积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征求网民意见和@@监督议题@@,畅通网民诉求渠道和@@网络监督通道@@;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尤其是要培养法律专业背景的@@“网络评论员@@”,及时向网民阐释法理@@、解惑释疑@@,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善于利用网络寻求决策的可接受性@@,及时化解隔阂与误解@@;做好敏感政策领域的舆情预案@@,缓冲网络舆论压力@@,等等@@。

  总之@@,网络时代@@,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应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必修课@@。面对复杂利益冲突@@,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生态@@,面对日益汹涌的权利诉求@@,如何准确判断网络舆情@@@@,消除网络在传导负面情绪上的渲染效果@@,引导网络有效开展社会监督@@、推动法治进步@@,值得政府@@部门认真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