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公共生活的卷入持续加深@@。在云南@@,政府@@部门实名发帖回复网民质疑的现象@@,今年以来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6月份@@,就有昆明市规划局@@、城管局和宜良县公安局在云南@@本土论坛实名回帖@@。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透露@@,云南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通过政府@@部门实名回帖@@,及时化解日益增多的网络舆情@@事件@@。

  网络发言人的出现@@,是政府@@对网络信息和传播形态的积极介入@@。与强调实名上网等网络管制行为相比@@,网络发言人的设立@@,旨在以平等的网络参与@@,向公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沟通@@。这种基于网络平等沟通的官民互动@@,显然不同于现实场景@@,这表明网络信息技术对官民沟通形式的重构@@,已经成为事实@@。这将是比网络管制更为有效的信息竞争@@。

  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设立@@,也是公权部门走向网络的最新发展@@。从官员触网到问计网民@@,从网络围观到网络问政@@@@,公众和政府@@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同你追我赶的角逐@@。网络虽是虚拟@@,却从未远离现实@@。但如果仅@@仅@@捕捉到这种新的技术形态@@,而未能理解其中更深刻的公共生活变迁@@,网络就难免成为公权者的秀场@@。

  回顾许多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政府@@信息发布的迟滞缺位@@,是促发网络围观和人肉搜索@@等诸多行动的源头@@。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设立@@,同时也是政府@@舆情引导靠前指挥的产物@@,通过政府@@部门实名发帖@@,及时化解可能的信息失真和网络谣传@@,为政府@@处置争取最大的回旋空间@@@@。然而@@,网络发言人制度不应该只是政府@@追求网络可控性的尝试@@,也不应该只是创造官员亲民姿态的秀场@@,而更应该藉此创造公众与公权之间有质量的沟通@@。

  深入地看@@,单纯的网络事件其实并不存在@@,许多事件源于现实@@,发诸网络@@,借助网络传播技术的瞬息可达@@,从而实现普通公众可资得到的最大化传播效果@@。如果认为某些事件的广为传播@@,仅@@仅@@是网络围观或是媒体炒作的后果@@,而不是从现实中检讨公权运作的积弊@@,那么@@,指向网络的便只会是控制的大手@@,而不可能是沟通的勇气@@。

  人民网近日对@@“网络问政@@”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官员回复@@、处理网友留言@@、帖文则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形式@@。而在@@“您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的调查中@@,选择相信的网友却仅@@占@@15%。这事实上表明@@,网友既期待官民之间的网络互动@@,能令严重缺乏沟通的公共生活增添新意@@,同时也警醒地看到了这种互动对现实改善的前景@@。

  这对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前景@@,也是一种冷静的借鉴@@。毫无疑问@@,官员的网络问政@@和网络发言@@,首要并不在其形式的新颖@@,而在@@于实质性的信息沟通@@。如果网络发言人只是将现实中的打太极搬到网上@@,则这种空虚的形式感@@,只会耗尽公众的信心@@。正如已有人指出@@,设立网络发言人@@,应该在政府@@信息发布时更富时效@@,更加多样@@,但归根到底@@,它必须回到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进程中来@@。没有现实中实质的政府@@信息公开@@,而期待网络发言人化腐朽为神奇@@,这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

  因此@@,当网络舆论的汹涌发展@@,令越来越多的官员面向网络发言表态@@,网络发言人之类的制度也在加速推广@@,但它实质上也在迫切要求各级官员要穿透种种网络形式的泡沫@@,去直面现实问题而发问@@。因为@@,无论是华南虎照事件还是邓玉娇案@@,跨省追捕还是@@“躲猫猫@@”,它们首先都不是以单纯的网络事件为公众所记取@@,而是以击穿黑幕的现实震撼为公众所铭记@@。就此而言@@,网络发言人的出现@@固然是一种官民良性互动的开始@@,但于真正的改善而言@@,却依然要回到那些积重难返的现实土壤中去寻求答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