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的决策由行政部门拍板@@,所以听证会也多由行政部门召开@@。目前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在公共决策中加入听证程序@@。但是它还不够普及@@,而且许多听证会形式重于实质@@。

  欢迎民意@@的方法之一@@,就是就公共事务举行公众听证会@@。不是花瓶式的听证会@@,而是要通过辩论去粗取精地提炼民意@@@@。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经验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我们不妨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县城@@——马里兰州的蒙特哥莫利县@@——的县议会为例子@@,从一个小县城的听证会程序来看美国地方政府@@@@如何@@“吸收@@” 民意@@。

  根据该县法律@@,县议会所有的重大决策都必须有公众听证@@。这个程序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县议会要通过地方报纸以及网络@@提前将听证会的广告发布出去@@,任何想在听证会上@@发言的公民都可以打电话去预约发言@@。由于一次@@听证会能容纳的发言人有限@@,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发言时间@@,但是在具有重大争议性的问题上@@,必须保留所有发言申请人的名单@@。

  听证会上@@,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不同意见都能得到发表@@,事先会询问发言者的@@“立场@@”。然后根据其立场@@把他们分组@@,依次@@到前台发言@@。无论普通公民@@,还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每人讲话@@3分钟@@。发言者可以带自己的支持者来做听众@@,还可以要求他们在自己发言结束@@时站起来以显示他们的@@“声势@@”。当然@@,人数不应该是立法委员决策的惟一依据@@。

  众人发言完毕@@,立法委员开始提问@@,确保他们理解了民意@@@@。会后@@,所有听证会资料要备案保留@@,并允许公众查询@@。

  这些听证会都是什么议题呢@@?我随手查询了一下该县某一周的听证会记录@@,一共@@6项@@:两项@@关于土地规划@@,两项@@关于拨款@@,一项@@关于租房的规范@@,一项@@关于供水和排水系统@@。

  除了听证会@@,不愿口头发言的人也可以提交书面声明@@,立法委员对这些书面材料需要一视同仁地重视@@。为了检验议会是否@@“听进去了@@”民意@@,议会的决策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也必须公开@@。每一天的工作日程都需提前公示@@,电视转播会议现场@@;如果错过现场@@,可以去网上查询录像资料@@。此外@@,政府@@有每周的工作报告供公众免费电邮订阅@@。总而言之@@,力图确保公民对决策全过程的知情权@@。

  如果去查询美国大大小小各级议会的工作程序@@,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大多遵循这种信息公开化@@、程序透明化@@、参与开放化的原则@@。“唧唧喳喳的辩论和团体之间的牵制@@”或许不是一幅优美的画面@@,但它也许是在用@@“短痛@@”去避免@@“长痛@@”。

  中国主要的决策由行政部门拍板@@,所以听证会也多由行政部门召开@@。目前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在公共决策中加入听证程序@@。但是它还不够普及@@,而且许多听证会形式重于实质@@。某些地方听证会拒绝记者采访@@、发言代表的产生方式不透明@@、联系方式也不能公开@@,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听证还要@@“彩排@@”。显然@@,这种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与听证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据说民主的实施需要民众具有@@“民主素质@@”,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公开透明理性的参与本身更能训练民众的@@“民主素质@@”,就像我不能想象@@,除了跳到水里学习游泳@@,还有什么别的学游泳的方式@@。(作者系剑桥大学政治学系讲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