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成为公民素质主试验场@@之一@@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超过@@1/4的中国人都上网@@。与以往相比@@,农村网民@@、高收入网民的数量都有所增长@@,网民的组成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结构@@。

  3.38亿@@网民@@,或许还不能说代表中国公民@@,因为大多数公民@@、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较少上网@@。报告显示@@,在@@7亿@@多农村居民中仅有@@9565万人上网@@。但从调查看@@@@,网民却是代表中国公民中社会参与热情最高的一群@@。更重要的是@@,网络@@是当前最便捷最普及的社会沟通方式之一@@,任何人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都无法忽略网络@@这个阵地@@。

  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实现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提高公民素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无疑是对公民素质的深层次@@关注@@@@。

  提高公民素质@@,不仅要通过教育@@、学习来灌输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知识@@,更要通过大量实践来形成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即需要一个@@“试验场@@”。一般来说@@,这样的实践主要通过基层社区和民间组织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基层社区自治和民间组织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不能适应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突出的问题在@@于@@,城市社区主要是协助政府@@开展工作@@,而不是自主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民间组织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制度瓶颈@@,其规模和能力都较为弱小@@。

  网络@@的迅猛发展正好弥补了现实中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不足@@。除了技术的优势@@,网络@@的匿名性@@、大众性也促使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高涨@@。在@@网络@@上@@,社会公共性话题@@、事件总会引起迅速@@、强烈的反响@@,并能通过讨论给出明确的意见@@,乃至影响社会现实@@。从近年来的网络@@舆论热点话题看@@,无论是华南虎造假事件@@、杭州飙车案@@,还是邓玉娇事件@@、高考民族身份造假事件@@,涉及政府@@公信力建设@@、社会道德建设@@、教育公平等重大社会公共事务@@,而网民在@@舆论风暴中所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实现@@。可以说@@,网络@@、尤其是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公民素质提高的主要试验场@@之一@@。

  网络@@舆论要将公民素质引向何方值得关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网络@@舆论正是一块公民素质的试金石@@。网民在@@网络@@舆论的讨论中@@,不仅彰显了公平正义等公民素质@@,而且有时候讨论的话题会直接指向公民素质本身@@。7月@@9日@@晚@@,甘肃兰州市一位老人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些司机无视斑马线行人安全@@,屡屡闯红灯@@,遂进行劝阻@@,却无人理睬@@。老人一气之下拿起砖头砸向闯红灯的车辆@@,一连砸了十几辆@@,引来大量群众围观@@。这一事件迅速引起网络@@舆论强烈反响@@,网络@@舆论最终指向了司机群体中大量存在@@的漠视生命的公民道德素质问题@@。这样的讨论@@,显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公民素质建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