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发表讲话@@,就政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表了系统性意见@@。自党的十六大后开创政治@@局集体学习传统以来@@,这是政治@@局首次@@以政府@@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作为专题学习的内容@@@@,也是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就政府@@工作发表系统的讲话@@。

    政府@@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明显进展@@

  政府@@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领域@@,政府@@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一系列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和@@方针@@,只有转化成为政府@@政策@@,融入政务@@流程@@,体现到公务员行为中@@,才能真正将执政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好@@。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央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政府@@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系列改革政府@@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了明显进展@@,主要包括@@: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突出社会转型期的公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诉求@@。所谓@@“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十六字方针@@,其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上述@@“三公共一公众@@”的内容@@,鲜明地展示了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2)推动政府@@法治建设@@。2004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5年@@2月@@,国务院对@@《国务院工作规则@@》进行了修订@@;2005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3)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3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全方位清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五年@@来@@,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92项@@。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4)加强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

  (5)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推动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舆论的监督相结合@@,塑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通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公布政务@@信息@@。地方政府@@和@@各部委按照@@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政务@@消息或回应社会质询@@。

  (6)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民生问题解决的渠道@@。在继续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同时@@,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在解决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7)建立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体系@@,健全了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吸取非典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2005年@@8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形成了从国家总体预案到专项@@预案@@,从国家部门预案到地方预案的预案体系@@。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进行部署@@,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今年@@年@@初的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是对我国初步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对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出紧迫的新要求@@。

    政府@@建设和@@改革的三大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表现出三方面成效@@:一是政府@@工作重心开始转变@@。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重心@@,以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为标准@@,实现政府@@由计划管制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二是政府@@工作机制与民生难题的对接更加密切@@。政府@@财政增加了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政府@@加强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改革的调研@@,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对民生领域的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得以掌握@@,深化民生改革的意愿进一步加强@@。三是政府@@法治化@@、透明化建设框架初步建立@@,政府@@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政府@@行为约束机制初显端倪@@,政府@@与社会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新关系初步建立@@。

  可以说@@,五年@@来@@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的服务型@@理念@@、政府@@管理的公共性理念@@、政府@@与民众合作管理的社会治理理念逐步融入各级政府@@官员的头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态势日渐清晰@@。五年@@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心的政府@@改革@@,在执政文化@@层面@@,为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奠定了广泛的思想理论和@@社会舆论基础@@。由中央政府@@推动@@、蕴涵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诸方面基础工作的政府@@行政文化@@的这种观念启蒙@@,对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包含三个层次@@@@:(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逐步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惠及全民和@@公平公正@@,但建设步骤要把握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但也需要逐步实现@@。应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协调@@处理好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保障和@@供给水平@@、政府@@财政能力三者间关系@@。(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组织@@、企业与家庭的合作@@,发挥和@@体现财政资金的公益性价值@@,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逐步转入新阶段@@。政府@@建设提速应表现在公共服务@@职能的理性认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构建互动和@@协同推进上@@。若仅仅停留于政府@@职能的自我宣示和@@自我清理这类基础性工作@@,缺乏包含公共服务@@体制@@、公共服务@@方式@@、公共设施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类体制性@@、实体性建设@@,服务型@@政府@@@@仍然难以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要求@@。

  在十七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和@@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讲话@@,必将对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实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产生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