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60多名县领导实名开博@@客@@ 官员集体网络问政@@@@

  最近@@,江西@@文明网的@@“民生博客@@”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而@@这一次@@质疑声不少@@。

  在拥有@@99个县@@(市@@、区@@)的江西@@省@@,从去年@@@@@@7月@@至今@@,一年@@多里@@,60多位县@@(市@@、区@@)主要领导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共发表博文@@300余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方官员@@“博群@@”,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8年@@7月@@21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人民网发表文章@@《“网络问政@@”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文中称@@: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就在同一天@@,江西@@文明网推出了全国首家@@“民生博客@@”专栏@@,南丰@@县委书记@@傅清与星子县委书记@@潘熙宁等成为第一批开通实名博客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

  “民生博客@@”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媒体的关注@@@@@@,叫好声一片@@。《江西@@县委书记@@@@“开博@@”成时尚@@》、《江西@@官员@@“开博@@”成气候书记@@@@“网聊@@”直言@@“潜规则@@”》、《官员博客直面人生@@》等报道评论陆续见诸报端@@。

  最早开博@@的南丰@@县委书记@@傅清@@,在网上卖@@起了橘@@子@@。去年@@@@10月@@,受四川广元@@“蛆橘@@事件@@”影响@@,江西@@南丰@@蜜橘@@一度滞销@@,橘@@农一筹莫展@@。情急之下@@,他在博客上连续发表多篇博文@@,为南丰@@蜜橘@@@@“正名@@”。《网上卖@@橘@@@@》是@@其开博@@后最@@“深得民心@@”的一篇博文@@。

  于是@@@@,《县委书记@@网上当@@“推销员@@”为南丰@@蜜橘@@@@做广告@@》、《“蜜橘@@之乡@@”南丰@@:县委书记@@博客@@“卖@@”橘@@》、《南丰@@县委书记@@开博@@@@:我愿为南丰@@橘@@农@@“作秀@@”》等密集的新闻报道@@,让傅清成为@@“明星@@”书记@@。

  今年@@@@8月@@25日@@,中新社发表题为@@《江西@@“父母官@@”实名开博@@网络问政@@改变传统官民关系@@》的文章@@,再度掀起了舆论对@@“民生博客@@”的关注@@@@。在这轮关注@@中@@,《半月@@谈@@》的记者观察发现@@:“民生博客@@”中点击率的差距非常大@@,最多的近@@8万人次@@@@,最少的只有几十人次@@@@。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东西@@,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无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自己的原创博文@@,全是@@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等@@;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虎头蛇尾@@,长时间不打理@@,甚至半年@@不更新@@。这些博客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不满@@。

  很快@@,《广州日@@报@@》刊发评论@@《“民生博客@@”为何变成@@“空壳博客@@”》,《羊城晚报@@》刊发报道@@《江西@@县官实名开博@@成风官员@@“空壳博客@@”引不满@@》。《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东方网@@、金羊网等媒体@@、网站纷纷刊发有关@@“空壳博客@@”的质疑报道和评论@@。有媒体称@@,“空壳博客@@”就是@@形式主义的网络版@@,是@@“市@@长电话@@”的网络翻版@@。《不应对官员博客寄过多厚望@@》一文更@@“不留情面@@”地指出@@:官员开博@@只是@@赶时髦@@,或者纯粹是@@官员的个人爱好@@,不应该将其看成反映民情民意@@、官员处理政务@@的一种渠道@@。而@@“空壳博客@@”、“官文博客@@”也说明@@,官员开博@@客@@也许并非自己所愿@@,也许只是@@他们的又一@@“应景之作@@”而@@已@@。对于这样的官员博客@@,我们还能寄予厚望吗@@?

  很多网民也参与了这场讨论@@。一位南昌市@@民留言道@@:“官员开博@@客@@,玩儿的并不是@@网络@@,而@@是@@老百姓的信任@@,我们老百姓直接或间接通过网络反映的问题@@,您市@@长表个态@@,能回复@@、承诺解决@@,我们就拥护您@@。”

  江西@@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浩@@,是@@“民生博客@@”的创意人@@。刘浩告诉记者@@,最近@@各种质疑声音都@@“听@@”到了@@,也促使他思考@@。“民生博客@@”是@@网络问政@@的一个探索@@,是@@新生事物@@。当初开通@@“民生博客@@”的初衷就是@@@@,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探索搭建一座成本低廉的沟通桥梁@@。它不可能取代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它只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问政的一个有效补充@@。百姓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提出问题@@、反映问题@@,成本很低@@。

  10月@@6日@@,刘浩也发表了一篇博文@@《民生博客@@:绝不是@@作秀@@的形象工程@@》,回应一些质疑@@。文中称@@:有一些领导不习惯博客这种沟通形式@@,发表的博文缺乏个性@@,因此引来一些网民的@@“拍砖@@”,这对博主的承受力是@@一个考验@@。我期望广大网民对这些博主能理解@@、宽容@@,多支持@@、鼓励他们@@,既不能不讲原则地捧@@,更不能情绪化地@@“棒杀@@”,毕竟领导能主动与公众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愿意看到的@@,谁也不愿回到过去那种和领导交流无门的状态@@。

  刘浩说@@,这些政府@@官员平时工作繁忙@@,能来开博@@客@@,说明他们有和老百姓沟通的意愿@@,应该给他们一段熟悉@@、适应的时间@@。

  刘浩的这篇博文也同样遭遇了不少网民@@“拍砖@@”,一位网友留言@@:领导博客不博客@@,根本不重要@@。问题是@@能真正体恤民情@@、关注@@民生@@,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当一回事@@。个人认为@@,博客搞得好@@,与关注@@百姓和贴近群众无关@@。

  刘浩很坚定地认为@@,“民生博客@@”顺应了互联网@@政治发展的趋势@@,一定有生命力@@。他也呼吁那些开博@@的政府@@官员@@,牺牲一些个人的时间@@,少一点应酬@@,多一点学习和思考@@;少一点娱乐@@,多一些与网民的沟通与交流@@。这对领导个人有益@@,对百姓也善莫大焉@@。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明美认为@@,网络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民主政治是@@一个方向@@,要积极引导@@、鼓励官员参与网络上的民主政治进程@@,鼓励他们@@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适应网络时代新变化@@。但是@@@@,官员开博@@问政应注重实效@@,否则会伤民心@@,损害政府@@和官员形象@@。

责任编辑@@:admin